如何选择适合的阅读内容
美国弥而顿曾说:“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因此,选择合适的书籍进行阅读也是很重要的。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教师不能放任自流,而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选择优秀的课外读物。
1.依照学生学段不同推荐书籍
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不同,其阅读兴趣也存在着差异。例如:小学高年级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已经形成,认知水平和社会性心理水平相对较高,可推荐《水浒传》、《儒林外史》、《读者》、《青少年科技博览》等书籍。
2.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推荐书籍
叶老说过:“科内教材有定量,虽促使儿童感兴趣,尚不能满足。唯有取兴味相类的书籍供给儿童,使他们有取之不尽的乐趣。”“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这段话明示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养成阅读习惯,仅靠四十分钟的阅读教学课是不够的,必须将阅读延伸到课外。“课内精耕细作,课外跃马平川。”在语文课上,抓住要点,选择内容,并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进行有计划地大范围阅读。
⑴选择课前探究作者思绪的内容
文本是作者心声的流露,阅读是文本与人本的交融。教师应引导学生探寻作者思绪的阅读,启迪学生与作者心灵沟通,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由此,课前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搜集查找资料阅读。如查找作者的生平、传记和相关的时代背景资料去阅读。例如,在学习《草原》之前,引导学生查找作者的生平事迹、描写草原的风情及蒙古族的风俗等。
⑵选择课后打开学生视野的内容
叶老说过:“语文学习,三分课内,七分课外。”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拓展课外阅读,让教材中的文本成为延展学生课外阅读的纽带。学完老舍的《猫》和《母鸡》后,可向学生介绍他的其他作品,如《济南的冬天》,还告诉他们除了《济南的冬天》还写了更多的济南的景与物:《济南的秋天》、《济南伪洋车》、《济南的马车》、《济南的大葱》。这样,学生读书的胃口被吊起来了,班上有很多学生带来了《老舍文集·一些印象》认真阅读。
3.推荐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读物
叶圣陶曾说:“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一方面推荐能够指导学生培养生活能力的读物,包括卫生、安全知识、技能以及礼仪等方面的;另一方面推荐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生活的,包括家乡的地理环境、风光名胜、经济物产等。
4.推荐《课程标准》附录篇目
主要有童话:《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外现当代童话等;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国古今寓言等;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等;长篇文学名著,如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笛福《鲁滨逊漂流记》等。
5.推荐追寻民族文化之根的内容
⑴唐诗宋词
《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的70篇优秀诗文。
⑵古今贤文
国学中经典的文辞句段。例如《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增广贤文》、《古文观止》等。
6.推荐反映国家大事的内容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语),教师更应给学生推荐有关国家大事的内容的书报。如神舟5号”、“神舟6号”载人飞船升天成功,“嫦娥一号”卫星发射纪实报道等有关激动人心的篇章让学生去阅读,学生也会热情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