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更多>>
十二月研究小结 12-22
触摸童话阅读脉动,体… 12-21
《小猪唏哩呼噜》课外… 12-18
11月份研究小结 12-17
10月份小结 12-17
学期研究小结 12-17
十一月研究小结 12-17
十月研究小结 12-17
  最新文章
1月理论学习 李春香… 01-15
九月份理论学习吴兰芳… 10-06
十二月研究小结 12-22
触摸童话阅读脉动,体… 12-21
《小猪唏哩呼噜》课外… 12-18
踏实认真 扎实有效 12-17
研究课教案4 12-17
研究课教案2 12-17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提高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水平的研究>>研究成果>>论文案例
学期论文——微谈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发布日期:2013-06-21   点击次数:    作者:刘晔妍  来源:

 

 微谈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刘晔妍
摘要:当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积累的现状不容乐观。课外阅读积累的薄弱使多数学生思想滞后。一些学校、教师、家长教育观念的落后以及应试教育的压力都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课外阅读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养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十分清楚这是新课程标准当中的要求。怎样提高农村低年段孩子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一、让孩子喜欢阅读。1、用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留疑激趣——调动读书的欲望。作为教师,一定要耐心细致地进行指导,使之有读的欲望,读的内容、读的方法,给予他们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他们慢慢地积累丰富的语言,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农村 低年段 课外阅读 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因此,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关键在于课外阅读积累,积累多了,就算许多东西初学时一知半解,但到了一定的程度,自然就会“无师自通”,阅读能力就能自然提高,语文素养就能自然形成。正如鲁迅所说:读书如蜜蜂一样,采用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为此,我对如何搞好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做了一点粗浅的尝试:
  一、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推荐课外读物。
居里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教育学生读好书,才能使学生从好书中受到美的感染和陶冶,才能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低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对书的选择无从下手,而父母也可能不知道该选择怎样的读物才适合自己的孩子,所以在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或者放任孩子自己选,这样不利于提高孩子的阅读质量,老师必须指导学生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能理解的,并且有一定思想内涵的读物,来提高孩子的阅读水平,以经典儿童文学作品为主。
1、选择和课文内容有关联的读物。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情节动人、感人肺腑的课文;也有不少能激励学生爱观察、善联想、能创造的感受美的课文。每教完一篇课文,我就推荐给学生与之相关的文章。如学完课文《青蛙看海》以后,我便推荐学生读成语故事类的书籍,每节课前还会抽出3分钟让他们轮流上台讲一讲自己的学习收获。
2、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读物。
低年级儿童的持久性比较差,他们的文化水平、认知水平也比较差,所以必须向儿童推荐一些浅显易懂、通俗简短、情节生动,符合他们口味的读物。而绘本读物就是很适当的选择,图文并茂、故事生动。让孩子们在图中读故事,在文字中读故事,感受故事蕴含的道理。
3、选择可以受到文学享受、美的熏陶、善与爱教育的书。
    好的儿童图书中所可能涉及的主题,诸如谦让、分享、诚信、专注、承担、奉献、勇敢、自信、友爱、互助、智慧、感恩等等,这些美德都是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不应回避、忽视和绕过的。小读者能够从优秀的童书里,从作家们那些温情脉脉的故事编织里,从那些生动的文学细节里,不仅可以获得成长的启示,也可以得到文学的享受、美的熏陶、善与爱的教育。珍惜亲情《给爸爸的吻》、《小象欧利找弟弟》,学会接纳《臭臭的比尔》、《小老鼠亚历山大》,珍惜友情《艾美丽的小兔子》、《两棵树》,学会尊重《魔法森林的夜晚》、《晚安秋千》,学会信任《嘿,站住!》、《麻烦的老鼠》等等,每一本优秀的绘本,都像是在黑暗中飞舞的萤火虫,它们将给孩子的童年带来美丽的幻想,带来希望和光明。一本优秀的绘本,也足以改变一个孩子未来的心灵走向。
二、抓住孩子心理特点,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但农村孩子缺乏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他们大多每天愿化两小时看电视,或者在野外玩耍,却不愿花30分钟看课外书,这是我们目前农村教育的危机。而要改变这一现象,低年级的老师此时充当的角色便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阅读,不但要“引”而且要“激发”孩子内心的感受,让他们尝到阅读的快乐,我一般采取了以下的方法:
    1、 故事引趣——感受书的神奇。
    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当老师(或学生)讲完故事以后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课外书,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课外,学生有广泛的自主权,只要爱读书,都会读到自己喜爱的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剂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催化剂。让讲者,在成功的喜悦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让听者,在享受故事带来的世界中感受到课外阅读的诱惑。
2、 留疑激趣——调动读书的欲望。
低年级的孩子生性好动,为了提高他们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从讲故事入手,每天利用课外时间,选取精彩生动的小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他们听。孩子们是很喜欢听故事的,一听老师要讲故事,个个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发光,听得津津有味。我却故弄玄虚,在他们听得入迷时嘎然而止了,每天的故事不是讲不完整,就是讲头留尾……一个个悬念,吊起了学生的“胃口”。 例如我给学生讲《想吃苹果的鼠小弟》时,讲到精彩处突然收声,对孩子们说:还剩最后一个苹果了,鼠小弟有办法吃到苹果吗?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这时我说,想不想知道结果呢?学生纷纷央求我讲,我却故作神秘的说,想要知道答案,自己去找。看着孩子们那焦急的眼神、急于了解全局的样子,我就将故事的出处有意无意地透露给孩子们,而他们则会回家后央求父母买来书,或想尽办法找来书去仔细地读。第二天,他们会神气活现地告诉我故事的全部内容,并在同学们的簇拥下讲述故事的结局。就这样,孩子们有了阅读的欲望,读书的兴趣自然而然就有了。
3、 表演生趣——体会人物情感。
当学生阅读一些寓言或神话故事时,老师可以利用班队活动课的时间,来进行表演训练,这样既锻炼了孩子们表演的能力,也促使孩子认真阅读书中人物的动作、表情、样子,孩子的模仿的能力很强,《格林童话》是我给孩子们讲得最多的,童话故事能给 低年级的孩子充分的幻想,让他们在动人的故事中获得美与丑,是与非的学习,记得我讲《猫和老鼠》时,学生演三次猫偷吃猪油的情景还记忆犹新,孩子们演得惟妙惟肖,最后连好朋友老鼠也没逃脱它的嘴,在一阵阵笑声中孩子们快乐极了,也尝到了书籍带给他们的欢乐。
  三、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指导读书方法。
农村学生往往在如何“读”的问题上,并不都很明确。有的只凭兴趣;有的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因此,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但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获。我的做法主要是利用每周的阅读教学课,循序渐进,教给阅读方法。
1、读通读顺,敢于请教。 
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应以注音读物为主,充分利用汉语拼音扫除生字障碍。鼓励学生轻声朗读,一边读一边听,有助于集中注意力,提高阅读效率;同时应不失时机地疏导学生由指读到“目读”,训练以一个短语、一个句子为单位阅读,提高认读速度。鼓励学生对书中的生字、词语、句子大胆提问请教,在读通读顺的同时理解内容,有所收获。 
2、复述故事,乐于表达。
复述能力是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复述读物内容,从小培养乐于表达,善于沟通的性情。在复述中梳理故事情节,体会语言文字的美感。复述的形式有看图讲述、学生互助复述、小组讨论复述、教师提醒等,精心安排在集体中和活动中,效果更佳。 
3、开展讨论,勇于发言。
阅读之后的讨论,可以营造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的习惯,有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讨论可以使孩子明是非、善恶,感受好的品格,更好地理解生活。教师和家长可以和孩子就书中的角色、情节、结局等为题展开讨论。学生在倾听他人的看法后,勇于说出自己的见解。 
4、积累词句,大胆展示。
积累和读书的关系犹如水和鱼儿的关系,没有积累的读书像鱼儿离开了水。教师要及早教学生圈画词句,摘录佳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积累的内容有诗句、谚语、成语、歇后语等,做到简短、生动、富于音韵节奏和色彩。每日积累和每周积累相结合,摘录本的取名也很重要,如“文海拾贝”、“小浪花”等,符合儿童心理,也便于展示交流。
  四、定时进行交流评价,落实读书检查。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因此需要老师不断地鼓励,不断地指导,绝不能虎头蛇尾。为了把班上已逐步形成的课外阅读风气持续下来,发扬下去,我经常围绕课外阅读开展一些为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并把这些活动与阅读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
1、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可开展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让低年级学生参加高年级的读书活动,不光使学生感受到阅读能学到很多知识,增加生活乐趣,而且高段学生也起到了“标兵”作用。比如:给六年级学生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并且让二年级小朋友来观看比赛,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 
2、开展课外阅读竞赛活动。
速读赛,即选用同一篇文章,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进行阅读,看谁能说准文章的主要人物、线索及主要内容,并判断出文章的优劣。朗诵赛,主要是对所选的诗歌、散文做出表情朗诵,从而感悟语言的魅力。读书知识竞赛,即设计若干读写方面的有关基础知识题,让学生竞答或书面回答。当然,竞赛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强化课外阅读,以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开展师生共同阅读活动。
阅读是语文教师的立身之本,只有热爱阅读的教师,才能充实自己的课堂,体验学生阅读的甘苦,找到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话题。及时向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成为学生阅读的榜样。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共同阅读。推荐给学生的必读书目,教师要先去读。其次是共同感悟。师生在阅读中都有体验和感悟,但由于年龄和生活阅历的差别,他们的感悟和体验是有区别的。因此,师生及时交流,进行心灵的对话,有利于师生情感的沟通,从而带动阅读的提升。 
4、开展亲子阅读活动。
正所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们是很容易被父母的习惯所影响到的,孩子是否喜欢阅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人是否喜欢读书。建议家长经常利用双休日带孩子逛书店;在家庭中创设读书的氛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带着欣赏的眼光发掘每个孩子身上蕴含的无限潜力,与孩子一起感受浓浓的亲情,分享阅读的快乐;建议有条件的家庭建立家庭书橱,为孩子们课外阅读提供物质保障。要求家长每天和孩子一起读一个小故事,第二天让孩子讲给父母听,让父母给予评价。有了这种互动,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也就越来越高了。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让孩子们在书的海洋中畅游,为了让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高度重视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让兴趣之帆引领孩子们去远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有用人。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