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课外阅读的评价方式。一是情感符号奖励:读完一个故事,给印一朵红花;读完一本书,给印个大拇指;……二是评出“阅读星”、“识字星”、 “爱书标兵”等等,利用班队会、节日、家长会进行颁奖。
在检查方法上,我要求学生读完书背诵后,家长及时在《日有所诵》《传统文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上签字,每天进行检查。每周根据学生本周的读书情况,对读书积极性高、读得多的学生面向全班同学表扬,树立榜样;对读得不好的学生,不点名批评,为他们鼓劲加油。定期进行阅读检测,让学生和教师及时了解阅读的掌握情况。
另外,每月根据学生阅读情况,我及时进行总结、表扬。如:在“我是阅读星”板块对本月阅读字数最多的孩子贴上相片,进行鼓励。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高了。
四、介绍经验,资源共享
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阅读兴趣比较浓厚,我便与他们的家长进行联系,邀请他们介绍自己在家是如何培养、指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如11月份的家长会上邀请了李志远的家长,他介绍如何在孩子阅读过程中教孩子识字。
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并非一蹴而就的。教师和家长必须循循善诱,逐步让读书成为习惯和生命的需要。通过采取以上方法,我发现班级的学生不但培养了课外阅读兴趣,而且大多数学生已逐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许多家长说:学生一回到家,就自觉拿起书读。由于学生大量阅读了有益的课外书籍,学到了许多原来所不知道的知识,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班级课外阅读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由于家庭氛围、学校班额过大、学生综合能力的不同,课外阅读的尝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之间的阅读能力的差异相对拉大,学困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集体学习的条件受限,对于学困生课外阅读成为负担,等等。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慢慢纠正。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继续学习和探索,积极鼓励每个学生都爱上课外阅读,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