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二、丰富活动内容———评价活动多样化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阅读课外书籍,兴趣始终高涨,我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评价活动,如故事会、朗读比赛、介绍一本好书等。通过这些活动来评价学生阅
读的兴趣、习惯和情感态度,让他们在活动中一展自己课外阅读的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更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逐渐步入知识的殿堂。
1.第一阶段:小组内互相交流评价。比如,学生介绍自己看过的书,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读给同组的小朋友听,互相提供课外书等。这一阶段的评价活动,着重评价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达到提高阅读量的目标,扩大课外读物的选择范围。另外,要求学生做一些阅读摘抄,把阅读中自己最喜欢的词语、句子、语段摘抄下来,并在阅读中进行交流,这样可以使学生获得较大的信息量,阅读的内容范围得到扩展。
2.第二阶段:全班交流。即各组选派代表介绍自己小组同学阅读的情况, 可以谈谈自己课外阅读的收获、体会、遇到的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阶段的评价活动, 着重评价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和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第三阶段:利用班里的“读书廊”展览学生的阅读记录。这一阶段的评价活动,着重评价学生课外阅读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参观、交流、评比感受阅读的成效,从而改进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进一步完善自己的阅读记录。编辑小报也是一种学生喜欢的展示方式。确定一个主题,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阅读心得以小报的形式展示出来,然后进行展示评价,从内容到形式,这是对学生阅读情况的一个综合考察,也是对学生阅读以后语文综合能力的检阅。展示以后,学生还可以互相评价,起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作用。
4.第四阶段:组织综合性的阅读评价活动。活动能给孩子提供展示的机会。如故事会,让学生把自己读过的故事讲一讲,评选“故事大王”;朗读比赛,介绍一本好书,评选“阅读之星”等。如用考级制度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古诗积累的积极性,评选“背诵大王”等。这些丰富多彩的系列主题活动,对学生诱之以趣,激发热情,使他们在和谐友好的评价活动中受益,提高了文化品位、审美情趣,锻炼了才能,形成了健康的个性。这一阶段的评价活动,着重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产生阅读的兴趣,喜欢读书,能够经常阅读。
学习心得:
这段文章选自 李怡梅 《注重“三化”:课外阅读评价的尝试》,社会科学,2010,4。文章写了以下三方面:一、体现多方参与———评价主体多元化;二、丰富活动内容———评价活动多样化;三、利用网络优势———评价结果互动化。“评价主体多元化”我非常感兴趣。文章对这点的介绍比较详细,做法非常具体,可操作性强,值得学习。
一些有效的评价方法,对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能够引导学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激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读书。让书本成为孩子精神家园的朵朵奇葩,让阅读成为孩子永恒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