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份研究课教案(刘娟萍)
教学过程(滥竽充数)
一、游戏导入:智能回音
1.做游戏
2.引出课题
二、初读故事,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容易错的词,相机理解。
3.齐读全文,检查朗读情况。
4.指名读全文,其他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人物有哪些?
(板书:南郭先生,齐宣王,齐涽王)
三、深入阅读,明白道理。
(一)探讨“滥竽充数”的意思。
1.联系课后T5,交流“滥竽充数”在成语词典中的解释。
2.默读全文,看看文中哪几句话说了南郭先生滥竽充数,划下来,并读一读。
1)出示: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
①你读懂了什么?
②联系这句话理解“滥竽充数”。
③指导朗读。
2)出示:“每当演奏时.........样子”。
①师范读,生想象。
②生表演,理解南郭先生的装模做样,并指导朗读。
(二)了解“滥竽充数”的不同结果。
师:在齐宣王和齐涽王时期,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结果一样吗?
1)齐宣王时,“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指导朗读)
2)齐涽王时,逃走了。
3)学生质疑。
(三)同样的“滥竽充数”,为什么前后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1.出示:a.(齐宣王)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b.可是(齐涽王)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2.比较一下,从哪里可以看出两位君王的爱好截然不同?
3.分析南郭先生的心理,从而获得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
(四)总结“滥竽充数”的寓意。
1.师范读古文。
2.自由读,对照注释,自己尝试读懂。
3.学生用现代的语言说说文言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滥竽充数)
一、游戏导入:智能回音
1.做游戏
2.引出课题
二、初读故事,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容易错的词,相机理解。
3.齐读全文,检查朗读情况。
4.指名读全文,其他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人物有哪些?
(板书:南郭先生,齐宣王,齐涽王)
三、深入阅读,明白道理。
(一)探讨“滥竽充数”的意思。
1.联系课后T5,交流“滥竽充数”在成语词典中的解释。
2.默读全文,看看文中哪几句话说了南郭先生滥竽充数,划下来,并读一读。
1)出示: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
①你读懂了什么?
②联系这句话理解“滥竽充数”。
③指导朗读。
2)出示:“每当演奏时.........样子”。
①师范读,生想象。
②生表演,理解南郭先生的装模做样,并指导朗读。
(二)了解“滥竽充数”的不同结果。
师:在齐宣王和齐涽王时期,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结果一样吗?
1)齐宣王时,“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指导朗读)
2)齐涽王时,逃走了。
3)学生质疑。
(三)同样的“滥竽充数”,为什么前后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1.出示:a.(齐宣王)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b.可是(齐涽王)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2.比较一下,从哪里可以看出两位君王的爱好截然不同?
3.分析南郭先生的心理,从而获得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
(四)总结“滥竽充数”的寓意。
1.师范读古文。
2.自由读,对照注释,自己尝试读懂。
3.学生用现代的语言说说文言文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