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摘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对于初学阅读的孩子,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在稚嫩的心灵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
学习心得:
1、赏图与读文
夸美纽斯曾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也就是说,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课外阅读也应尊循直观性原则,鲜明的色彩和生动的图画能紧紧吸住孩子的眼球。现在市面上彩图童话故事书籍众多,经典童话的彩图绘制更是精美动感,极富想像力,孩子无法拒绝这种诱惑,欣赏图画时很自然地把目光投向周围的文字,“爱屋及乌”而迷恋其中。《拇指姑娘》的画本就精彩神奇:贵妇人在花苞上轻吻一下,瑰丽的花儿阳光般绽放,金黄的花蕊上,一个拇指大小的女孩露珠般端坐其间……赏图,阅读,就这样携手相连。
2、倾听与读文
朗读能再现文章的节奏和韵律,让孩子们感受语言文字传达出的美和感染力。教师给孩子们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从而营造阅读的文化氛围。学生最爱听有趣的故事,教师可选择益智、有趣等适合少儿年龄、心理特点的故事作生动形象的范读,在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之时,引导他们自己去看看。听录音故事不失为一种快捷有效的好办法,《鞠萍姐姐讲故事》吸引无数孩子走入阅读之门。安排“每日一听”的活动,利用每个教学日下午上课前二十分钟时间播放儿童故事录音带给学生听,长期熏陶,阅读之路越走越宽。
3、表演与读文
优美的童话故事常常被改编为儿童剧,观看儿童剧,不仅能给孩子以娱乐,而且使孩子们受到美的熏陶,产生阅读的动机,自发拿起书本。如儿童剧《马兰花》里神奇的布景,小兰的勤劳、善良,大兰的懒惰、贪婪、自私,无不激起孩子群情激越,把书捧来先睹而后快。儿童参与表演的《小熊拔牙》中富有个性化动作化的台词,犹如丝线把目光引向书本。
4、绘画与读文
动手画画是儿童课余生活的重要活动,在勾画与着色之间,内心的放松与愉悦是孩子世界的阳光。教师可以设计读文画图的作业来促进课外阅读;也可以鼓励编连环画、给故事配图、画心中最爱的故事等活动,吸引孩子读书;在班级“小画廊”中定期展示绘画作品;在学校组织的“班班有美展”的活动中让孩子大显身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切为了阅读。
三、循序渐进,教给阅读方法
1、读通读顺,敢于请教
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应以注音读物为主,充分利用汉语拼音扫除生字障碍。鼓励学生轻声朗读,一边读一边听,有助于集中注意力,提高阅读效率;同时应不失时机地疏导学生由指读到“目读”,训练以一个短语、一个句子为单位阅读,提高认读速度。鼓励学生对书中的生字、词语、句子大胆提问请教,在读通读顺的同时理解内容,有所收获。
2、复述故事,乐于表达
复述能力是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复述读物内容,从小培养乐于表达,善于沟通的性情。在复述中梳理故事情节,体会语言文字的美感。复述的形式有看图讲述、学生互助复述、小组讨论复述、教师提醒等,精心安排在集体中和活动中,效果更佳。
3、开展讨论,勇于发言
阅读之后的讨论,可以营造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的习惯,有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讨论可以使孩子明是非、善恶,感受好的品格,更好地理解生活。教师和家长可以和孩子就书中的角色、情节、结局等为题展开讨论。学生在倾听他人的看法后,勇于说出自己的见解。
4、积累词句,大胆展示
积累和读书的关系犹如水和鱼儿的关系,没有积累的读书像鱼儿离开了水。教师要及早教学生圈画词句,摘录佳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积累的内容有诗句、谚语、成语、歇后语等,做到简短、生动、富于音韵节奏和色彩。每日积累和每周积累相结合,摘录本的取名也很重要,如“文海拾贝”、“小浪花”等,符合儿童心理,也便于展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