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我学习了两篇文章,上了一堂研究课。通过本月的研究,我觉得低年级课外阅读最主要的是要循序渐进,教给阅读方法
1、读通读顺,敢于请教
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应以注音读物为主,充分利用汉语拼音扫除生字障碍。鼓励学生轻声朗读,一边读一边听,有助于集中注意力,提高阅读效率;同时应不失时机地疏导学生由指读到“目读”,训练以一个短语、一个句子为单位阅读,提高认读速度。鼓励学生对书中的生字、词语、句子大胆提问请教,在读通读顺的同时理解内容,有所收获。
2、复述故事,乐于表达
复述能力是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复述读物内容,从小培养乐于表达,善于沟通的性情。在复述中梳理故事情节,体会语言文字的美感。复述的形式有看图讲述、学生互助复述、小组讨论复述、教师提醒等,精心安排在集体中和活动中,效果更佳。
3、开展讨论,勇于发言
阅读之后的讨论,可以营造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的习惯,有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讨论可以使孩子明是非、善恶,感受好的品格,更好地理解生活。教师和家长可以和孩子就书中的角色、情节、结局等为题展开讨论。学生在倾听他人的看法后,勇于说出自己的见解。
4、积累词句,大胆展示
积累和读书的关系犹如水和鱼儿的关系,没有积累的读书像鱼儿离开了水。教师要及早教学生圈画词句,摘录佳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积累的内容有诗句、谚语、成语、歇后语等,做到简短、生动、富于音韵节奏和色彩。每日积累和每周积累相结合,摘录本的取名也很重要,如“文海拾贝”、“小浪花”等,符合儿童心理,也便于展示交流。
四、交流合作,享受阅读成果
1、读书交流活动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可开展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让低年级学生参加高年级的读书活动,不光使学生感受到阅读能学到很多知识,增加生活乐趣,而且高段学生也起到了“标兵”作用。比如:给六年级学生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并且让二年级小朋友来观看比赛,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
2、小组合作
一部分学生爱读课外书,懂得了不少的知识;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看看画面,不读文字,收效不大。原因主要是他们孤立地读书,有一定的阅读障碍,缺少同伴间的相互“切磋”、相互合作。针对这一情况,着力指导学生学会小组合作阅读。几位学生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把他们编成一个小组,叫“童话”小组,理解能力、知识面、读书兴趣悬殊大的学生在一起,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大家共同享受成果,培养学生协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读书欲望。
3、师生合作
阅读是语文教师的立身之本,只有热爱阅读的教师,才能充实自己的课堂,体验学生阅读的甘苦,找到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话题。及时向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成为学生阅读的榜样。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共同阅读。推荐给学生的必读书目,教师要先去读。其次是共同感悟。师生在阅读中都有体验和感悟,但由于年龄和生活阅历的差别,他们的感悟和体验是有区别的。因此,师生及时交流,进行心灵的对话,有利于师生情感的沟通,从而带动阅读的提升。
4、趣味评价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课外阅读的评价方式。一是情感符号奖励:读完一个故事,给印一面红旗;读完一本书,给印一只大拇指;摘录十个佳句,就给印一个笑脸……二是小题大做:评出“读书大王”、“故事大王”、“积累之星”、“爱书标兵”等等,利用班队会、节日、家长会进行颁奖,获奖学生披授带、戴红花,荣耀与幸福引领孩子们爱上阅读。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让孩子们在书的海洋中畅游,为了让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高度重视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让兴趣之帆引领孩子们去远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有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