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绘本阅读的指导思想。
1、尊重儿童读书的主体性。教师只有抛弃自己的阅读成见,拓展可能因世俗的影响而变得拥挤而狭窄的心灵空间,才能真正做到平等参与和引导,而不必带着“非得给些价值观”的使命来导读;才能真正尊重孩子们独特的阅读感受,而决不压抑孩子的奇想与乐趣;才能让阅读走进孩子们的心,让孩子们真正享受到阅读的快乐。有调查显示:养成了阅读习惯以及最能享受阅读乐趣的学生,不一定考试成绩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幸福和最具发展潜力的。
2、关注量的积累,引导博览群书。没有量的积累,即使篇篇是精品,儿童也难形成良好的阅读修养。因此,要大力提倡“举一反三”的博览,提倡广读书、读整本书、读整套书,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让儿童的阅读有量的保证。
3、立体育人,重视阅读这一精神通道的建设。好的绘本不仅仅在讲述一个故事,同时也是在帮助提升孩子的观察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升华他们的精神境界。例如,教师与儿童一起读著名的绘本故事《彩色的乌鸦》,可以引导儿童观察每只乌鸦色彩的区别和表情的变化,想象彩色乌鸦时代的快乐和美好,感悟现实与人相处的境界。当阅读把快乐带给儿童时,就把无可估量的巨大精神财富带给了他们,就为他们建造起了自由的精神空间与心灵家园。儿童在与绘本进行心灵对话中,在闪烁着人性光辉、充满大自然和谐和童真童趣的字里行间徜徉时,必定会开阔眼界,丰富内心,升华境界,健全人格。
4、注重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儿童在通向独立文字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他们学会阅读,让他们终生受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洛姆?布鲁纳这样阐述阅读指导:一开始,教师得先为儿童读故事,慢慢地,用比较戏剧化的方式,来呈现整个作品。在儿童还没有能力完全自我阅读之前,教师利用“最近发展区”,协助儿童了解故事,帮助他们逐渐成为一位真正的读者。
一本好的绘本,孩子会百看不厌,而在儿童看的过程中,教师可投入感情读故事,可以动作、神态辅助语言来“演”故事,用生动、夸张的手法来呈现故事,用预告精彩片段来吸引学生课外阅读,用故意犯错来培养孩子读图的敏感度。总之,在指导儿童找出新的阅读方法时,教师应做好事前的准备,事后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