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教案——《点》
活动目标:
1. 通过阅读了解一个小小点的大作用,知道不能小看一个小点。
2. 教师导读引导幼儿了解,在面对自己不擅长的事情,要勇敢尝试,勇敢创造,哪怕就是一个点。
内容分析:
这本书虽说的是画,谈得却不仅仅是画;实用于所有有梦想却不去实践,有潜能却不曾开发的我们。这小小一本书,大声地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造性,可以从一个小小的点开始。教师可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激发幼儿勇于尝试、创新的兴趣,鼓励幼儿就从一点尝试开始,
活动准备:
绘本《点》的电子版;白纸和若干画笔
活动过程:
1. 关于点的联想
(在黑板上出示白纸一张,准备一支画笔)
教师:小朋友们,请看,这是什么?
幼儿:白纸。
教师:很好,这是一张什么都没有画过的白纸。现在老师要在上面只画一笔。看看我到底画了什么呢?(白纸上画上一个点)
幼儿:是一个点。
教师:没错,就是一个小小的点。现在,我们要开始一个关于点的联想了。小朋友想一想,这样一个小小的点,有没有什么用处呢?
幼儿自由回答。无论回答是否有用处,都予以勇敢发言的表扬。
教师:小朋友都说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认为没有什么用处,有的认为有用处。老师认为你们都回答得很好,因为你们都很勇敢,勇敢发言,告诉大家你的想法。关于点到底有没有用处这个问题,等一会儿我们再来讨论。现在,老师这有一本关于点的书,想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你们准备好了吗?
2. 幼儿自主阅读这本关于点的书,观察感受图片内容
第一遍阅读:无文字(教师播放《点》的电子图书给幼儿阅读。教师不做导读和解释。)
教师:小朋友,看这本书的时候,要保持安静。看书是要观察的。书会自动翻到下一页,每一页都会留给大家观察的时间。看完以后,我们可以一起讨论你看到的东西。
教师:小朋友,书看完了,你看到了哪些跟点有关的事情了?
幼儿:我看见一个小朋友画了一个点。
幼儿:我看见里面有很多点的图画,有大的点有小的点…
教师:看了书以后,你认为一个小小的点有没有新的用处呢?来说一说。
幼儿:点可以变成一幅画。点可以变大变小。还会变颜色。也很漂亮。
教师:看来,我们的小朋友对点又有了新的认识了。说得真不错!点的确有用处,而且用处还不小呢!
第二遍阅读:无文字(教师播放《点》的电子图书给幼儿阅读。教师可做简单提示。)
教师:小朋友,接下去老师要请你们再看一遍书,边看书边思考。这是有点难度的任务,要求必须非常认真、仔细地去读懂这些图片。等下老师会提问题。
3. 教师导读,挖掘画面深刻内涵
第三遍阅读:有文字(教师播放《点》的电子图书,与幼儿一同阅读,挖掘画面内涵)
教师:刚才小朋友看两遍,一定有什么问题想讨论,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一页一页地来讨论吧。
(展示封面,认识书的封面)
教师:这是书的封面。在封面上我们就可以知道很多东西。这本书的封面上你知道了什么呢?
幼儿:书的名字和谁写的书。
教师:很好。这本书名字叫《点》,写在哪里呢?(指出后,幼儿一起跟读书名)还有它的作者,名字叫彼得?雷諾茲。这里面的图画和文字都是他写的,他厉害吗?我们一起读读他的名字。封面上还能看到什么?
幼儿:有个小朋友在画画大圆。
教师:刚才我们说了,这是一本跟点有关的书,所以封面上的是一个大大的点,不是圆。这个画点的小朋友就是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名字叫瓦斯蒂。我们一起记一遍她的名字。接下去,我们继续看看瓦斯蒂和点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翻开第二页。)
教师:瓦斯蒂怎么了?为什么她要这样坐在椅子上呢?
幼儿:她好像生气了。所以这样坐椅子。
教师:她为什么而生气呢?
幼儿:她可能想不出东西画,因为桌子上她的纸是白的,什么也没画。
教师:那么为什么只有瓦斯蒂一个人呢?她在哪里?
幼儿:在教室里,小朋友可能都走了。
教师:说得真好。这是一节美术课,小朋友都画完走了,只有瓦斯蒂一个人黏在椅子上,她的画纸上却一片空白。
(翻开第三页)
教师:看看谁到了瓦斯蒂的身边,在看她的画呢?
幼儿:是老师过来了。
教师:谁再仔细观察一下,老师在看瓦斯蒂的画是什么表情?她会想什么或者说什么呢?
幼儿:老师可能要批评她什么都没有画。
教师:瓦斯蒂的老师没有批评,却俯身去看那张白纸。 “啊!一场雪暴中的北极熊,”她很惊讶地说。可是瓦斯蒂说“真滑稽!我压根就没画。”小朋友,瓦斯蒂的老师没有批评她,反而说她画了北极熊。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接下去看看。
(翻开第四页)
教师:老师听见瓦斯蒂的回答,笑了,她说:“随便画个线或点,看它能指引你去哪。”原来老师刚才和她开玩笑,为了让瓦斯蒂有信心画些什么。那么你认为,瓦斯蒂会画什么呢?
幼儿:画个点或是线。
(翻开第五页)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瓦斯蒂是怎么画的?她做了什么动作?
幼儿:很用力在纸上画了一下。
教师:瓦斯蒂她可还是很生气,这个动作是她用墨水往纸上一戳。一遍画还一遍很不客气地对老师说:“这里!”
(翻开第六页)
教师:老师又是怎么做的呢?
幼儿:老师在看她画了什么?
教师:没错!瓦斯蒂的老师拿起纸,仔细的研究了半天。
(翻开第七页)
教师:结果怎么样?
幼儿:老师好像把纸还给瓦斯蒂了。
教师:对。老师把纸推到瓦斯蒂的跟前,淡淡的说: “现在,签上你的名字。”
(翻开第八页)
教师:瓦斯蒂听了老师的话怎么样?
幼儿:写了自己的名字。
教师:写在哪里了?
幼儿:写在角落了。
教师:对,在纸右边的下面。叫右下角。
(翻开第九页)
教师:小朋友,看看,挂在这儿的这是什么?
幼儿:瓦斯蒂的画。
教师:瓦斯蒂很吃惊地发现那是她的画。瓦斯蒂的画挂在哪里呢?
幼儿:挂在墙上。
教师:对,这幅画挂在了老师办公桌前的墙上。这幅画好像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幼儿:多了一个边金色的边。
教师:那是老师准备的金色涡型画框。瓦斯蒂看到了,会想什么?
(翻开第十页)
教师:瓦斯蒂在想,她觉得自己可以画得更好。小朋友,你们觉得她能不能画得更好呢?
幼儿:能。
(翻开第十一页)
教师:瓦斯蒂果然开始画画了。她准备了什么?
幼儿:水粉颜料。
教师:是啊。这些工具可是瓦斯蒂以前从来没有用过的呢?因为在她心里,一直认为自己不会画画。
(翻阅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页)
教师:瓦斯蒂开始画了什么?
幼儿:画了一个点。
教师:你能看出她用了什么颜色吗?(提示幼儿看颜料盘的颜色)
幼儿:一个黄点。一个绿点。一个红点。一个蓝点。
教师:后来瓦斯蒂画着画着,发现了什么?
幼儿:红色和蓝色可以变成紫色。
教师:瓦斯蒂在没有画画以前她知道红色和蓝色可以变成紫色吗?
幼儿:不知道。
教师:对,她是自己动手以后才知道的。这里通过瓦斯蒂的行动在告诉我们小朋友,对于很多不知道的东西,要勇于动手试一试,然后有可能就像瓦斯蒂一样,有新发现啦!看看,瓦斯蒂在一张大纸画了什么呢?
幼儿:画了很大的一个点。
教师:比瓦斯蒂以前画得还要大很多。咦,她是怎么想的呢?怎么会想画的那么大呢?
幼儿:她觉得能画小的,也能画大的。
教师:你和瓦斯蒂想得一样,认为“要是我能画小点,那我也能画大点。”于是挥舞着一只大画笔,在一张大纸上作画,颜色四溅,她想画大大的点。
教师:最后,瓦斯蒂画出了什么?你认为她进步了吗?
幼儿:有进步了。她把点变成了,像框一样的。
教师:瓦斯蒂进步很快,最后她已经可以营造出一个点的氛围,而不是直接画出一个点。 是不是更漂亮了呀?
幼儿:是。
教师:瓦斯蒂在自己的努力下,取得了好成绩。她的画正在被展览。
(翻阅第十六页)
教师:看,在学校的美术展览会上,瓦斯蒂画的点赢得了许多的啧啧称赞声。小朋友,你们也欣赏一下。 你们羡慕吗?想不想和她一样厉害?
幼儿:想。
(翻阅第十七页)
教师:在学校的美术展览会上,有个人也非常羡慕瓦斯蒂的画。看一看,是谁呢?
幼儿:一个小弟弟。
教师:是的。瓦斯蒂发现一个小男孩仰望着她。 “你真是一个艺术家。我好希望我也能画的这么好。” “我打赌你肯定没问题。” “我?不,我不行的。没有 尺我不可能画这么直的线条。”这里有个问题要问小朋友,谁来说说,你发现这个小男孩和最开始的瓦斯蒂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幼儿:瓦斯蒂开始对画画也没有信心。
教师:是谁让她变得有信心呢?
幼儿:是老师。
教师:没错。老师鼓励她的那句话怎么说的?想一想。“随便画个线或点,看它能指引你去哪。”因为这句话的鼓励,瓦斯蒂才从开始的画点,到现在能够在学校的美术展览会上展览自己的作品。那么,你觉得瓦斯蒂会对这个小男孩说什么呢?
幼儿:鼓励他试着画。
(翻阅第十八页)
教师:没错。可是小男孩非常怎么样?
幼儿:紧张。
教师:他的笔抖个不停。最后画一笔,看看是什么?
(翻阅第十九页)
幼儿:歪歪扭扭的线。
教师:我们能不能笑她?瓦斯蒂又是怎么说的?
(翻阅第二十页)
教师:请签上你的名字。为什么瓦斯蒂会说这句话?
幼儿:瓦斯蒂也想像老师一样鼓励他。
教师:说得真棒!
4. 教师完整讲述故事,总结。
教师:小朋友,现在再来回答一遍上课前第一个问题,你觉得点有没有什么用处呢?
幼儿:可以画出很多美丽的画。
教师:这本《点》的书又让你读懂什么了呢?
幼儿:对自己不会的事情,也要去做。
教师:对了。不是所有的事情小朋友都会做,遇到不会做的事情,也要去做,哪怕只做了一点点。如果你不去做,你一定不会像瓦斯蒂一样,有新的发现,还能取得成功。所以,生活中,我们也不能小看自己的一点小努力,也不能小看自己的一点小尝试。希望小朋友的每件事都能从点做起。(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