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细节,提高课堂有效性
数学是一种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的一门学科。而要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化,那就要让孩子们去动手去实践,让他们在操作活动中寻找真理,发现奥秘。因此数学课是由一个个活动组成的,是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而一堂数学课中的活动又是由无数个细节组成的,一堂课最能体现教学效果的莫过于课堂中那些闪光的细节。我们在积极推行新课改的今天,强调轻负高效的课堂教学,尤其要注意关注课堂的教学细节,如果教师能在课前有意识地、创造性地预设好每一个教学细节,在课堂中对教学细节之处加以具体、有效地指导,并运用自身积累的教学经验、教学机智处理好每一个生成的教学细节,把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那么我们的教学将会更加有效,我们的课堂将会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关注教师示范指导的细节,提高教学效率
哲学家黑格尔说过:教师是孩子们心中最完美的偶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示范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示范,是最简易、直观而有效的指导模式。学生往往会对教师的示范加以模仿、加以实践。在数学活动的探究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在这个过程中,不是不要教师的示范指导。因为小学生的认识水平等方面有限,因此教师要亲自介入,并认真观察学生的探究活动,随时随地的掌握他们在活动中所取得的进展、面临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对活动的状况及时作出判断,并决定应当采取的指导策略。
如:我们都知道,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当由直观的摆数、数数转化为半抽象的在计数器上拨数时,如果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是杂乱无序的,那么学生拨数时也会毫无章法。如果教师拨数时潜意识地从高位拨起,边拨边讲述:百位上拨几,十位上拨几,个位上拨几。那当学生拨数的时候,他们会潜移默化地像老师拨数那样从高位开始拨。这样拨数使从高位起这一概念更加直观而且为读数、写数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习得的知识和技能远比教师苦口婆心反复讲解掌握的牢固。
任何一堂课,教师的指导都是有必要的。关键是要把握指导的度,学生自己能做的就不指导,困难小的少指导,困难大的多指导。
二、关注学生生活实际的细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最后又要回归生活。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体验数学价值的重要资源。
1000以内数的认识必须体现属于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数,事实上,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许多千以内数的知识,这是学习的重要资源和必备的基础。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的意义。因此,我在我们自己学校教学时,由我们二年级的人数224人引出拨数、读写法及组成。到峨边毛坪支教时,由毛坪中心校地全体师生人数342引出拨数、读写法及组成。这样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更大的数,掌握数的概念,培养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悟数学的价值。
三、关注教学设计的层次性,提升有效思维
学生的思维具有差异性,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从基础思维开始教学,逐步提升。学生在交流、质疑、思辩中实现思维策略的共同优化,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
1000以内的数大了,也就变得更抽象了。在教学时,先是借助实物直观数数、读数,然后借助计数器的半抽象数数 、读数、写数,最后脱离计数器识数。
四、关注教材编排的细节,让迁移更加有效。
因此,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认真解读教材编排的每一个细节。
细节在教学中无处不在。失败的细节给人以启迪,成功的细节给人以借鉴。我们要用关注的眼观去发掘细节,用发展的思维去处理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