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魔力
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冯菲菲
摘 要: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他们的注意具有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这就使得苦口婆心地劝说、枯燥乏味地训练效果不佳。现代科技的结晶--多媒体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我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难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发展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之,多媒体教学能以它独特的功能感化学生,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创设情境 学习兴趣 主动参与 教学效果 创新能力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他们的注意具有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这就使得苦口婆心地劝说、枯燥乏味地训练效果不佳。现代科技的结晶--多媒体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多媒体技术,顾名思义,即将声音、文字、图画、动画、视频等形式合理组合的技术,以此来创造生动有趣、对多种感官形成刺激的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式称为多媒体辅助教学。以下是我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因此,在目标教学的前提测评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直观性与可操作性强等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利用投影片、录像、录音等媒体,以鲜艳的图片,集光、形、色于一体,新颖生动,能够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以有趣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以直观形象演示展现新旧知识的矛盾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从心理上为学生获取新知铺路搭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我在教学“时、分的认识”,一开始就出示一个学生作息时间的投影片,让学生说说每幅图是什么时间?他在做什么?学生一下子被三幅彩图吸引住了,个个认真观察抢着回答,从而很顺利地导入新课,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时间”是物质存着的一种客观形式,看不见、摸不着。根据这一特点,我又出示钟面的投影片,让学生数一数(数大格、小格),算一算,比一比……从活动中体验1时、1分的长短,初步建立时间概念。
兴趣是对客观事物特别爱好的情感状态,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当学生对某项知识真正发生兴趣时,他将会千方百计调动自己的潜在智能,积极主动的去获取,“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在导入新课时,多媒体的合理运用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兴趣和期待的火苗烧旺,使之转化为学习的激情。
如:《同样多、多些、少些》导入时,我用小朋友喜闻乐见的奥特曼和大家一起学习,首先让他出谜语考小朋友引出小白兔,随之“切入”4只小白兔的集合图,然后随奥特曼的讲解“兔子妈妈想给他的4个宝宝每人一个红萝卜”又“飞入”红萝卜的集合图。这样,积极调动了学生的耳、眼、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针对一年级小朋友的无意注意于有意注意这一点,在巩固练习阶段,有趣的练习形式将再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强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如《6的认识》的巩固阶段,我让学生拿出6根小棒,让学生摆出各种图形(房子、金鱼、松树等),然后将他们的作品在投影机上展示出来,同时让他们的发展及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二、利用多媒体,突破难点
探索新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讲解数学知识,应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此处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生动地显示了各种图形的变化,使学生眼随图动、心随图思,积极参与到对每一种图表的分析与思考上来。
又如《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教学,在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时,先找出条件或问题,根据学生回答,电脑出示12只白兔、7只黑兔,再通过分析得出白兔多,要把12只白兔分成两部分,在学生指出白兔和黑兔多的部分,电脑演示5只白兔消失,出现“多几只”,这样就帮助学生理解了此类应用题的结构,掌握了解题的方法。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传统教育由于媒体单一,只能教师讲学生听,以教为主,导致学生厌学。电化教学可克服这些弊端,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例如:我在教“除法的初步认识”时,开始我问:把8个分成2份,有几种摆法?全体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摆,我又利用投影出示了几种不同的摆法,接着我问:哪一种分法得到的两份同样多?学生很容易从“同样多”过度理解为“平均分”的实际含义,突破了教学难点。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我是在屏幕上出示红领巾、三角尺、钟、扇面等实物图,去除实物中非本质的东西,抽取本质,引出角的图形,然后问:角是怎样形成的?并让学生上台在投影仪上演示,使学生建立起角的概念。这样教学,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更能通过学生的参与建立起科学的数学概念,促使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还节约时间,增加容量,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教学“两步应用题”时,例题学完之后,还有“想一想”:“改变例题中的某一条件后,该怎样解答?”如果按传统方法一一出题,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最后列式解答,一节课会很紧张,巩固练习也很难完成了。我就设计了一张复合投影片,在例1的基础上改动第三条件,线段图也只改变表示红花的长度,让学生根据题意和线段图自己尝试解答,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灵活解题能力。在三题比较中,掌握了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课堂巩固练习中,我补充了下面这题(投影片出示):妈妈买来10个苹果,8个梨,买的桃比苹果和梨的总数多2个。妈妈买来多少个桃?
(1)10+8=18(个)18–2=16(个)
(2)10+8=18(个18×2=36(个)
(3)10+8=18(个18+2=20(个)
先让学生选择正确算式,接着问:要选第(1)组算式,条件该怎样改?要选第(2)组算式,题里的条件该怎样改?这样利用电教媒体一题多练,即节省了时间,又丰富了教学内容。最后,我让每个学生从信封里拿出字条,自己选择不同的条件和问题拼出完整的应用题,自己解答出来,鼓励学生编出不同的应用题。学生在动手拼应用题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应用题的结构,也改变了以往练习时一味做题的弊端,加大了练习密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五、发展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发展的求异思维入手,培养和训练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和迅捷的判定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标新立异,具有多向展示的思维方式,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以求获得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在《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教学中,新课一开始,我便让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的经验思考23-7等于几?同时课件出示两捆零三根颜色各异的小棒,小朋友可拿小棒动手操作,亦可看着电视屏幕上的小棒进行思考,小朋友们每说出一种方法,我都非常高兴地对他们的想法给予以肯定,同时让他们把各自的方法通过投影演示给大家看。这样,他们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思维也变的更加活跃起来,结果得出以下几种解题途径:(1)3减7不够减,从20里拿出10,13减7得6,剩下的10再加6得16;(2)先从20里拿出10,13减7得6,剩下的13加上3得16;(3)因为7加16得23,所以23减7得16。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多媒体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特点。利用多媒体的这一优势,可以再现或创设教学所需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欲望和情绪,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精神集中愉悦并存的境界。总之,多媒体教学能以它独特的功能感化学生,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