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研究小结(李娟)
--
发布时间:2017-01-0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李娟

 

学期研究小结
参加了本课题已经一学期了,通过这几个月的学习与思考,我也有了自己的感悟。
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学生“一听就会,一看就——一做(题)就错,一过就忘,一考就晕。”究其原因,主要是学习没有用心,缺少思考,学习滞留在浅层学习的状况。我觉得要改善这种状况就要学习、掌握、推广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主体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将学习的感受、感知与感悟有机地融入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进而提升学习层次,强化学习能力,去适应新情境、探究新问题、生成新能力的综合学习。
为了帮助学生在美好的语文世界里倘佯、想象、创造、发展,不断吸引学生投入深度学习,我们要让语文课堂成为一个磁力充足的强磁场
  我觉得可以通过以下四方面来不断增强学习磁力 
  1、把握一个前提——深度参与,激活新知 
  要让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首先需要激励学生深度参与,只有深度参与,所学的知识才能被激活。我们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专题探究、主题拓展、观点争鸣、小组讨论等。
2、突出一个重点——深度思考,获取新知 
  学生在探究阅读中能否深入思考,取决于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否精当。我们要层层深入、由表及里地引领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转化,从局部到整体的概括,从微观到宏观的提升,从事理到哲理的锤炼。它只是给予学生思考的方向、思维的空间、发展的机会,而不是以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想。
3、抓住一个关键——深度引领,加工新知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如何让学生对动态生成的新知进行梳理、加工,教师适时、适当、适度的引领是促进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的关键。教师要有一颗慧心,做学生思想的助产士,为课堂感悟实践中生成的学生智慧接生;也要有一双慧眼,做课堂麦田的守望者,让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偶然促进学生反思碰撞并不断生成智慧,让教育智慧成为点燃学生深度学习的导火索。
4、实现一种延伸——深度开发,拓展新知 
  教学实践中,我们不能只注意孤立的、个别的问题解决,应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理解,对教材进行深度的二次开发,对教学进行系统设计,引导学生发现文本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拓展所学的知识,把握思维拓展的绝佳机会。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