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把认知领域教学目标从低到高分成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一层和二层为“浅层学习”,四至六层为“深度学习”。要实现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的转变,必须由传承知识的学习走向创新知识的学习,学生要从知识的传承者、消费者转变为知识的创造者、贡献者。学习目标的不同决定了学习方式的不同,深度学习在学习方式上应该是批判性、整合式、迁移式学习,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致用学习。
1、 尝试多元化解读
深度学习首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没有选择就没有自由。就语文学科而言,多元化解读是许多杰出文字给我们创造的阅读提升机会,也是人们在文学阅读中获得的一种独有的快乐。解读的多元化,本身就是文学作品人文丰富性的表现。
2、鼓励批判性思考
深度学习是一种批判性学习。只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才有可能完成知识传承向知识创造的转变。批判性解读可以是对作品表达的思想观点局限性的批评和否定,也可以是对长期形成的作品权威性解读的质疑和批判。
对学生进行人文批判精神的培养,可以视为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一种努力,也是有益于学生健全人格养成的一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