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研究小结
--
发布时间:2017-03-3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蒋青月
深度学习是一个专业概念,是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应用和创造的学习,是从以达成三维目标为目的的学习,走向以提升核心素养为目的的学习。深度学习将使学习变成一种生活、一种享受,从而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深度学习要由外控学习走向内控学习,由同质化学习走向个性化学习,由传承知识的学习走向创新知识的学习。传统学习中,学生是知识的传承者,而在深度学习中,学生是知识的创新者;传统学习中,学生是知识的消费者,而在深度学习中,学生是知识的贡献者。深度学习是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空、学习工具走向多元化的一种学习,因此,学习的多元化将成为深度学习效果的一项衡量标准。
本月上了研究课《庐山的云雾》,结合我们课题组的研究内容,我对教材作如下分析:本文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因此我把”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同时由于学生语言水平的限制,要在这么短的时间掌握一种构段方式写出一处景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说”仿照第2、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是教学难点.在上一册课文中,学生已接触过”总分”这种构段方式,及”比喻”这种表现手法.
本文教学要求学生勤动脑、动手、会与别人交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学生普遍读书不注意感情朗读或掌握不够.也没养成与人交流探索的习惯.还有就是学生很少出远门,根本不知庐山云雾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所以要画出不同姿态的云雾也不容易.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极好的写景范文,宜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为此,针对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教师稍加点拨,学生主动自学的”导学式”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并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注意情境教学的设计,使学生入情、入境、用情……最终获得知识与情感的双丰收.读写结合,寓写作指导于阅读教学之中,是许多教师认为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本册教材训练的重点.因此我布置了此道练习:仿照第2.3自然段的写法,围绕”傍晚的天边晚霞千奇百怪”写一段话.
总之我觉得三年级语文课堂的深度学习,应该结合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点,学段训练重点,而非盲目地为找深度学习的幌子而“深度学习”。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