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表现与存在论——语文学视界》(二)
--
发布时间:2017-04-1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志清

      继续和大家一起阅读分享潘新和老师的《表现与存在论——语文学视界》的第四章《语文学观念批评论》的内容。

 

语文学观念亟待全面反思与重构——从“应付生活”本体论说开去
俗话说,观念错了,一错百错,观念对了,一对百对。可见观念的重要性。那观念是什么呢?百度百科:观念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各种认识的集合体。人们会根据自身形成的观念进行各种活动。因此观念决定了人的行为和行动,但是在语文界许多重要的观念上是偏颇以致命的,但我们却无觉悟,仍然以错为正,将错就错。
因此,对于正确的教育观念的教育教学,应当优先于知识、技能的教育教学,同样对于错误的观念的清理,修正,应该成为一种重要的常规性工作。
当下的语文学研究,大多只是注重行为层面的现场——教法、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却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受到什么观念的影响所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做点隔靴搔痒的表面文章,未从根本上意识到问题的症结,所谓改革只是换汤不换药,没有根本治理病根。为何对观念如此忽视?只因为,技能为实,直接关系到应试成绩,而观念为虚,可有可无。
当下的语文的语文观念从哪里来?
(1)古代语文教育的正确观念,因种种原因,极少被保存下来。保留下来的只得皮毛。
(2)近代的观念极少原创,大多是“舶来品”,构成了当今语文教育观念的主流。
因此,在当今的应试背景之下,我们要对现有的语文学观念做一番清理、检讨,让语文教育走出百年迷津,回到正轨。
接下来,重点以清末民初的叶圣陶先生的“应付生活论”为例说明语文观念的影响。“应付生活论”其渊源来自美国学者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教育学,现在一讲到语文教育,就是应生活之需。但是,应付生活论只是应付的物质生活、日常生活等,不包括自我的“精神生活”,个人言语表现的需要。忽视了对人的文化、精神、思想的养育和构建,造成我国百年现代语文教育的一蹶不振的主要原因。
    这种教育观念影响了民国初的“废止读经”和削弱文言文的实施,产生了“重时文轻经典”的语文观念,使得百年语文现代教育的整体人文素养下滑,文科再无大师有直接关系。
因此在这种语文观念之下,教师被蒙蔽了双眼、堵塞了心灵,走上应试教育的悬崖却不知。从学生角度,在所有的17门学科中,受学生欢迎度排名倒数第一。昏睡百年,习惯于自我陶醉的语文界该醒醒了!
站在语文教育史的宏观角度,对于语文学观念的反思与重建,已经是无比急切之必须!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