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动态生成的策略
(一)设计开放、生成性的教学框架
1.目标的发展性。教学目标是由课程标准决定的,而具有生成性的语文教学不仅要完成课程标准所决定的教学目标,还应充分体现时代发展的特征,体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因此,教学目标还应体现多元性、实践性、个体性。
2.设计的生成性。 学习是丰富多彩的,课堂是瞬息万变的,教师只能从学生的现状中作出复杂的假设,拟定一个大致的框架、轮廓或者学习的最佳路径,以供学生选择,并在运用中随时得到调整。框架设计体系的生成性,内容的生成性,更能体现弹性、空间和发展。
(1)设计体系的开放
语文课程的开放性是针对传统的语文教学的弊端提出来的,它的思路是寻找语文与现代生活系统的连接点,力求把语文教学建立在相互联系的两个系统上,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设计内容的开放
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对内容的确定应以目标为基本依据,一方面使学生掌握规定的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要丰富所学的体系,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跳出语文学语文”“跳出学科看教学”“跳出教材用教材”。
(二)教学过程中创设有利于“动态生成”的外部条件 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舒展的心灵、思考的大脑,然后让感情融汇感情,让思想碰撞思想,这是课堂中来自学生的信息生成的先决条件。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平等、互动的学习氛围,以促使信息的动态生成。
1.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和动情的语言氛围
让学生在学习时入情入境,身临其境,就能使其更好地掌握所学的内容。学生犹如置身事中,就能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具有个性特征的观点,悟出具有个性色彩的感受。教师要根据课文的不同感情基调,进行恰如其分的教学情境的创设。通过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的调控,引领孩子进入文本的角色和情感
2.适度开放教学时空,为生成留出空间
时空不仅是物质的,它还有特定的社会文化意义。时空的开放包括:(1)教学时间的开放。课堂教学时间要向学生开放,为学生留出充足的自学时间、思考时间、操练时间和闲余时间。(2)教学空间的开放。拓宽学习空间,使学生从狭小的空间地带走向广阔的发展天地,营造宽松、多样、立体的学习氛围。(3)思维空间的开放。思维从问题开始,要创设质疑问难的情境,挖掘教学内容中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要更多地提倡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和直觉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