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训练具体实施策略——从文体角度出发的语言训练策略(以诗文教学为例):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宝贵遗产,它们内容精粹,语言凝炼,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在大语文观理念的指导下,古诗词教学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气质,诗学素养,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领悟语言文字之精妙,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
策略一:借助古诗空白,进行扩写练笔。
古诗语言高度浓缩,概括,情节跨度较大,具有很强的跳跃性。这就使诗中存在了许多“空白”之处,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合理的想象,把跳跃过的情节补充出来,把浓缩概括的语言具体化,就是一次很好的练笔。
策略二:借鉴古诗写法,进行迁移练笔
古诗《咏鹅》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描绘了鹅的形体,从“曲颈”到“白毛”再到“红掌”,抓住了部位的鲜艳色彩“白毛”“红掌”,还有神态动作“歌”“浮”“拨”,把鹅在水中悠然自得地漂游的样子写得活灵活现,十分可爱,是一则描写小动物外形的很好的范文。通过诵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明白描写小动物的方法与规律是“按顺序,抓特点”写出它的与众不同之处。
策略三:根据古诗意境,进行练笔训练
许多诗作,教师可以根据古诗词所蕴含的优美意境有选择地进行片断训练。如:《江畔独步寻花》要求学生根据诗作,描绘出一幅鲜花盛开、彩蝶飞舞、燕语莺声的春日江边美景,对学生进行写景片断训练。再如《小儿垂钓》可要求学生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个头发蓬乱,手持钓竿,掩映在河边草丛中,行人问路,急忙摇手,但却不应声的天真儿童,自由自在,憨态可掬的可爱情态。
策略四::抓住特点,指导想象练笔。
想象是诗歌的华彩乐章,有了想象与创造,诗歌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变平凡为绮丽。儿童诗中巧妙的比喻,奇异的比拟,都来自于诗人丰富的想象。教师在教学中要重在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事物的形状、颜色、作用、动作等特点展开丰富的联想,尽量把这些事物想象得活泼、有趣、夸张。比如看到火红的太阳你会想像到什么?学生说太阳同月亮婆婆吵架了,有的说想到了铁锅里煎的鸡蛋饼,有的说太阳像火龙果。还应该学会层层想像,通过层层想像,学生的想象范围广了,层次深了,想像力也会变得丰满立体起来。比如鸡蛋破了——流出了一个蛋黄——流出一个金色的小太阳。
学习心得: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和学生的主要关注点都在课文内容、思想表达等,而缺乏对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的思考,缺乏对课文"深层知识"的运用。"语用"顾名思义,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通过"语用"理念的教学运用,教师可有效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意图与言语形式,同时带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形象与情感进行整体把握,最终加以良好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