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蜻蜓教学设计(蒋青月)
--
发布时间:2017-04-2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蒋青月
学习目标:
1、了解蜻蜓吃食、尾巴、眼睛的知识。
2、学习文中表达的特点、并运用这样的方法来写习作六。
3、感悟陶行知的和蔼可亲、知识渊博、对学生的尊重。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指名读,的字结构读得轻而快。
慈爱地抚摸小心地翻过商量的口吻
七嘴八舌地说异口同声地说征询的目光
为什么用不同的“的“”地“?(动词前面用“地”,名词前面用“的”,写文章时要正确使用)
2、两排词语让你分别想起了谁?
3、课文讲了陶行知和孩子们之间的什么事情?
(捉蜻蜓,说蜻蜓、放蜻蜓)
3、这节课我们一起跟随陶行知和孩子们走近蜻蜓,了解蜻蜓的知识吧!
二、学习1-6小节
1、学习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1~6小节,读读他们的对话,思考:你了解的蜻蜓的哪些知识?可以划出相关语句。
2、交流
吃食
a学生说出答案后,出示第六小节,齐读“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
b苍蝇、蚊子、孑孓都是害虫,所以说蜻蜓是……(学生补充说益虫、是人类的好朋友)
c由学生的回答引出“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对比读“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反问句和陈述句你喜欢哪一句?(答案随便学生说,只要有学生说到显得亲切,和蔼可亲就抓住)
在这里相机朗读陶行知的两次讲话,让学生思考用什么语气读?为什么?然后讲解陶行知的和蔼可亲。
d、小结:朗读时要关注提示语和标点符号。
e、分角色朗读。
F、方法小结:从人物的对话中,不仅读到了蜻蜓的知识,还读出陶行知的和蔼可亲。
三、学习第7-10自然段
1、用这样的方法,自由学习7到11小节,思考:你又知道了蜻蜓哪些知识?了解了怎样的陶行知?可以划出相关语句。
2、交流
尾巴
a、 学生口述,投影显示7到10自然段,相关文字变红色。
b、 学生说到蜻蜓点水,就说是在产卵呢!
c、 学生说到掌握方向,就问:你知道什么叫掌握方向吗?
d、 说到保持平衡,调整方向,这其实就是前面说的“掌握方向”
e、 对话中说到了尾巴的哪两个方面?(样子和作用)
男女生分读样子和作用的句子。
f、聚焦:关于蜻蜓尾巴还有个有趣的现象呢!(出示句子)“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
这是真的吗?
(理解“据说”)
去掉“据说”对比读——
f、陶行知向孩子们介绍蜻蜓尾巴时,先说尾巴的样子,再说作用。我们来看看呢,他介绍眼睛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
眼睛
a、 学生口述,投影显示7到10自然段,相关文字变蓝色
b、 后面还有省略号,谁能再补充关于蜻蜓眼睛的资料。
c、 蜻蜓的眼睛真神奇呀!谁能用朗读,让我们再次感受蜻蜓眼睛的神奇。(练习朗读)
d、 如果陶行知爷爷还要给孩子们讲蜻蜓的翅膀,他会怎么讲呢?(先讲翅膀的样子,再讲翅膀的作用。)
e、 出示翅膀图片,和翅膀的资料
f、 学生练习说话。(点评)
e、陶行知爷爷不仅用语言介绍了蜻蜓眼睛和尾巴的作用,也就是动作,告诉孩子们蜻蜓的知识呢!不信你去看看!
(出示: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阳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
聚焦:阳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
你觉得阳光下的蜻蜓怎么样?
(出示: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
从“小心点”你读出了什么?(示范爱护蜻蜓)
四、学习第三部分
1、同学们、 你们愿意爱护小蜻蜓吗?为什么?(愿意)
2、刚才大家不同的嘴巴说出了同样的声音,这就叫“异口同声”
异口同声 异的意思是不同,
3、文中的孩子们异口同声说:……(引读)
(这里播放蜻蜓高飞的图片,要有音乐动画,才能创设出美美的情境)
4、此时你想说什么呢?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说的有理有据,就和文中的陶行知一样,相信老农听了你们的劝说,一定会放了小青蛙。经过今天的学习,以后你们会怎么对待小动物呢?
(出示标语,爱护动物,保护动物,让人类与动物和睦相处!
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说说标语)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