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2(徐红梅)
--理论学习2(徐红梅)
发布时间:2017-05-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徐红梅

 

理论学习2(徐红梅)
语文教学要“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为目的”,“语言核心”的提法隐含了语言学研究对语文教学的支撑作用。荣维东、李海林等更是撰文指出,近来的真语文大讨论已经发生了语用学转向,也就是语用学将成为语文教育重要的“母学科”之一。
那么,语用学究竟能为语文教学提供什么样的营养物呢?
  语用学的语言观对语文教学理念的启示。
  语言观是对语言本质的基本看法,奠定了理论框架的基石,蕴含了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每一次语言学思潮的更替,都隐含了语言观翻天覆地的大变化。索绪尔肇始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语言观可以概括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到乔姆斯基引领的形式主义语言学就转变为“语言是一种天赋的语言使用能力”,现代认知主义语言学则把语言看作“一种普遍的认知处理程序”。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深受语言学理论的影响,语言观自然就会衍生出一种“语言教学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着指导性作用。早期的语文教学深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集中采用“符号观”来进行语言教学,因此语音(符号能指)、语义(符号所指)、语法(符号的组合规则)等成为教学的直接内容,很少顾及语言的具体使用问题。
  那么,语用学的语言观是什么呢?语用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出现的时间还十分短暂,它的创始过程深受语言哲学的影响,具体发展过程中又产生了英美和欧陆两大研究流派,研究内容驳杂,研究方法多样,因此其学科基础还远未定型。倘若一定要找一个目前阶段尚可概括的语言观,那么“语言是一种言语行为”堪当重任。
言语行为是美国哲学家奥斯汀及其学生塞尔创立的一个概念,直接催生了现代语用学,同时对20世纪下半叶的整个人文社会科学都有巨大的影响。简单地说,语用学就是研究语言使用的科学,一旦要研究语言使用问题,就不能采取静态的角度来观察语言,语言不再是字、词、句,而变成了人们在一定的语境中表达和理解具体话语的动态过程,言语行为就是这动态交际过程中最基本的观察单位。在这个意义上,语用研究就是言语行为的研究。英语“Pragmatics”现在翻译为“语用学”,但其拉丁语词根“Pragma”的实际含义是“行为、做”,译作“言语行为学”也许更恰当。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