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体会
--
发布时间:2017-06-2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蒋红娟
“深度学习”体会 听了张春芳副校长的“深度学习”讲座,我的思想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体会如下: 一、有深度参与的学习。深度学习者通常具有内在的学习动机、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强烈的学习兴趣,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能积极地与同学及教师产生互动和交流,因此深度参与是深度学习的前提和保障。每一个学生都会带着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进入教学过程的,以学为基点的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倾听学生自己的观念,在倾听的基础上,他人的观念如同火花能点燃更精彩的观念,这便是参与的价值。因此,深度参与“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的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倾听的教室’”。在这样的教室里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即使耸耸肩膀,拿不出自己的意见来,每个人的存在也能够得到大家自觉地尊重,得到承认。 二、是有深度表达的学习。大胆、自信地在课堂表达既是激励学生深度参与的有效形式,也是深度学习显性的表现方式。所谓深度,在语言的形式不是一个词,或者简单句,而是一段话,一个相对完整的句群;在表达的内容上,不是只有观点,而应该是有观点,有分析,有理有据,逻辑严密。这种深度还表现在它是“基于倾听的表达”,这种表达,不是不顾同伴发言的自说自话,而是在深度参与后,认真听每位同学的发言并学习,或展示自己对问题、对文本的理解,或解释同伴的困惑,或提出探究的问题,呈现的是合作学习成果。 三、是有对文本深度理解的学习。语文深度学习的目的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突破课堂教学“在文本表面滑行”的困局,实现对文本的深度理解,甚至可以说其他的目的,如拓展思维空间、发展思维能力、迁移能力等等,都是在对文本深度理解的过程中实现的,深度思维训练优先于应试技巧的训练。当然深度学习不是难度学习,不是一味追求对文本的深刻理解。深度是适切的,适切学生认知特点,适切文本特点,因此深度是有差异性要求的;深度还是发展的、渐进的,因此深度学习的能力有个发展的过程。 深度学习贵在参与,重在思考,妙在引领,巧在拓展。通过多种有效途径,让我们的文本真正“活”起来,让我们的孩子真正“发展”起来,让我们的教学真正“高效”起来,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求!追求深度学习梦想的路远没有尽头,让我们继续用智慧探寻……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