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成为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具有合作精
神、基础扎实的优秀的学习者”。
根据以上的定义来看:主题是我们教师确定的,应该是重点、难点、关键点等对学科主体知识比较完备的、有选择的、具有奠基知识框架的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把握住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自主的学习动机,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具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学习者。我看这里面:核心是基础扎实,重点是主动学习,关键点是正确的价值观。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一、重视预习,自主有效
高效课堂中,教师是引导着、策划者、合作者、服务者、开发者,加强教学管理特别是课堂管理是实现有效教学,进而达到高效教学的基本前提。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编制导学案和改写导学案,让教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方向盘;学生课前要进行充分的预习,师生由此构成相同的经历,有备而来。我们首先要对学生提出预习要求,以各种激励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预习,使学生产生一定的竞争心理,则会大大提高他们的自觉性。根据具体要求,学生的自学能有的放矢,做到目标明确,知识面广,理解度深。若学生能基本完成以上要求,则在课堂上的学习会变得轻松而愉快。所以,预习效果好,不仅能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更为高效课堂做好坚实的垫基工作。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先帮助学生进行搜集背景知识、激活先期知识的过程,这有助于引发学生思考、学习的欲望、发现学习和解决的问题;明确自己的学习程度,如:我知道了什么、理解了什么、会用什么、哪个内容更重要或更有趣、哪个内容给我带来了新的困惑等等,要理清所学内容的知识轮廓和相互的关联。最后再联系新旧知识点,要有所停顿和反思,对知识咀嚼回味会是对所学有更好的消化与吸收。如我在
二、激趣导入,初步质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入新课,学生只有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投入更多的“身心”去学习。学贵有疑,当学生发自内心地提出问题时,他的探究意识就已经具备了。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是一次思考的过程,一次探究的实践。尊重学生的质疑,是对探究精神的保护,是激发创新思维的保证。老师采取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走进新课的学习,比如图片、动画、故事、音乐等。在学生明白所要学的内容后,引导、鼓励学生读题质疑,初读课文后自主质疑。尊重学生的每个疑问,表扬质疑行为,激发学生较强的探究意识。如我在教《水乡歌》一课时,开始我出示图片,瞧,这就是江南,那儿的水特别多,所以也叫水乡。大家看看,图上画得是什么季节呀?你怎么看出来的?想知道水乡的秋天是什么样的么?
三、提炼问题,自主学习
综合学生和老师的疑问,基本涵盖了一节课学习的知识目标。所以,在老师的激励与组织下,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在自主、合作下进行探究性地学习,则可让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学到尽量多的知识,并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最终实现高效率的学习目的。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体验过程,感悟方法。在感受文章所蕴含的人文内涵时,学生的情感、对人与事物的态度、以及价值观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我在教《黑板跑了》一课时,学生针对课题提了一系列的问题,我梳理学生的疑问,结合自己拟定的思考题,整体呈现,让学生明白本节课要思考解决的问题,做到有针对性的学习与探究,保证学生学习的高效率。提炼的问题要具备开放性、典型性和探究性的特点。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是一堂课的主要部分,也是最重要的,组织得好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学习是否具有高效性。我在教《黑板跑了》第二课时时,先出示学习目标: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安培是怎样专心搞科学研究的。接着引导学生学习了第二小节,总结了学习方法之后,学生按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下面额内容。我充分相信学生,以开放性的问题引领,给学生以充分的时空,让学生自主、合作式地朗读、思考、讨论、汇报等。
四、讨论交流,汇报展示
汇报交流,一是自我的展示与锻炼,二是对学情的了解与把握。学生在汇报中能锻炼表达能力,能增强自信心。交流中引导朗读,能体会文章情感,体现阅读教学特点。有指导性和激励性的评价会让学生学到方法,享受成功的喜乐,从而产生学习情结,生发学习期待,走上乐学、好学之路。这个版块我以多种形式激励学生展示学习收获,有采取个人与小组代表的形式展示;采取轮流或抢答的形式激励等。在学生展示过程中,相机引导、鼓励学生朗读,读出人物的特点,读出自己的感受。整个过程中,适时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有学生个人评价、同桌互评、小组代表评价、老师引导评价等。我听过一节特级老师上的《陶校长的演讲》。老师的评价,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嬉笑怒骂",堪称经典。一个学生读陶校长的话,读的声音小,语气平淡,老师给予了指导。可又叫起来一个,还是那样,老师说:"你还这样读,简直是把老师气晕了。”然后装晕的样子,学生咯咯地笑。再叫起来一个,读的好多了。老师说:"你这样读,顶多是一个干事。"后来又叫一个同学读。这个同学好多了,老师说:“这样读,像副校长。学生还有超过他的吗?”这时由于这个同学读得很好了,他说像一个副校长,所以没有人敢挑战。教室里沉默了一会儿,这时前面有个女孩儿举手了,老师问:“你怎么敢举手?”女孩儿说:“每次公开课我都大胆发言”这个学生读的是真好。老师这样评价:“看,这精气神儿,没有这个精气神儿,学校是管理不好的。”管老师看是单纯的评价,实则给了学生一个标准。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教师课堂上的评价尤为重要,关键时刻一句评价能够让学生找到前进的方向,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富有成就感的事情,巧妙的课堂评价能够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所以不能吝啬自己的评价。在评价中让学生弄懂问题,理解并掌握本课所学,产生激情,感受快乐。注意两个结合:自主与引导相结合,点拨与点评相结合。注重思路、方法和能力训练,让学生逐渐形成知识体系与方法体系。
五、小结收获,拓展提升
引导学生小结收获,一是巩固所学,二是提高归纳能力,三是享受成就,体验快乐。适度拓展,既是对当堂课所学进行知识和情感的巩固与延伸,又是学习活动的延续,还体现了“大语文观”精神。本块的实施,要求老师引导、激励学生以各种形式汇报学习收获,以期对本课所学再次回顾,产生收获的成就感。再结合学习目标和本课内容,进行适当拓展(摘抄积累、拓宽知识、深化情感等),由课内走向课外,让学习活动自觉延续下去。
六、达标测评,总结激励
检测是对学习效果的反馈,师生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自我评价或他人评价,是对自己学习情况的激励或鞭策。我以激励为主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肯定与鼓励,从而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学习兴趣和期待,为他们的持续学习注入内在动力。拓展学习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学习能力在课外应用,为学生终生学习养成习惯基础,也是对他们学习能力的进一步锤炼。我精心设计体现三维目标的检测题目,限时当堂完成,一般5—8分钟。在评比总结中,以正面激励为主,更多的是让学生体验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增强学习的信心,进一步催生学习的激情。然后适度拓展,如可以让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养成积累习惯,写一写学习后的感受,推介相关的书(文)给学生读……这样就引导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让学习活动继续延伸下去。
如果按照这样,深度学习的关键就好突破了,选准要攻克的知识点,确定攻克的路径,让学生先是自我探究、后是小组探究,在讨论中明确,在争论中形成共识,达到深刻理解知识,熟练应用知识的程度。同时学生对事物的价值观也就得以呈现清楚,对事物的理解程度自然就会深刻而持久,长效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