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论文(陶欢)
--
发布时间:2017-06-2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陶欢

 

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策略
语文是万科之母,这一点毋庸置疑,从小到大的每一场考试都必须在语文能力的辅佐下取得优异的成绩,这一点,相信所有人也都深有体会。小学阶段,数学应用题的理解就必须有语文的基础,而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在英语学习方面也会很有天赋。
学好语文,不可能一蹴而就。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大家都听过一个故事,说到一个聪明人和富翁交易,每天给富翁一万元,而富翁第一天给他一分钱就好,第二天给年轻人前一天的倍数,2分钱,第三天4分,到了第30天,富翁如其所愿得到30万,却突然发现他必须给年轻人536万8千7百零9元1角2分。语文学习的成果正是按这种数列展现出来,小学阶段大家水平相差不大,中学后就会开始拉大距离,再其后,进入更大的集体甚至社会后,语文所影响的表达力、沟通能力、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甚至各种健康的心理状况都将清楚体现出来,在这一阶段,重新学习语文,是很难补救的了。因此,针对学生们的课程体系安排,每位家长掌握好语文学习的技巧和时间安排尤为重要。
    一二年级,还处于形象思维的孩子开始大量接触抽象的字词,这必然需要更多的联想和适应能力,因此,语文方面最重要的辅导工作是加强孩子的说话写话能力。在问道一二年级孩子们喜欢什么动物时,有的孩子会说:“我喜欢小白兔,因为我家有小白兔!”而另一个孩子会说:“小白兔最可爱了,它有圆圆的、红红的眼睛,长长的耳朵,蹦的很远,我会喂它吃菜叶和红罗卜,给它铺一个家。”我们不能说后一个孩子观察能力绝对强于前一个孩子,但他习惯把观察到的小白兔的特征用语言表达出来,并和老师或其他小朋友交流。这样的表述能力是一二年级同学语文学习的关键,并且是他们进入班级集体后,和更多的朋友沟通的基础,善于表达的小朋友总是能在交朋友方面也得到更多的乐趣,从而加强自信。因此,家长们需要在平时和孩子对话中加入更多带思考性的问题,比如说在问道:“今天吃什么?”可以换一个说法:“让我们一起想想今天的菜谱吧!怎么搭配才能最好吃呢!”给孩子一个平等讨论交流的空间。因此,在一二年级,家长们每天最好用20-30分钟的时间和自己的孩子进行说话写话的练习。并每周教孩子1-2首诗词或是文章段落,让孩子能够大方地在家长、同学们面前背诵出来。
   所谓深度学习,是指通过探究学习的共同体促进有条件的知识和元知识发展的学习,通俗地说,是指基于理解的学习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与那种只是机械地、被动地接受知识,孤立地存储信息的肤浅学习不同,它强调每个学习者应基于自己与外界相互作用的知识经验,在建构自己的知识,而不是等待知识的传递,它是互动生成性的,积极主动的学习。这与二期课改所倡导的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有着惊人的一致性。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把浅层学习变为深度学习,使语文教学有更大收获呢?
一、带领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语文教育家张志公)这是要求师生对课文要熟读、精读,在此基础上,沐浴在课文所提供的意境中,然后师生一起交流各自对课文的所思,所想,所获,而不是教师把现成的知识或结论交给学生,这样的学习体现了我思故我在的深度学习的思想理念。
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深度学习的又一体现。对于文本的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接受美学理论家尧斯说过: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没有它的接受者的主动参与是不堪设想的,只有通过读者的裁决过程,作品才能进入一种变化着的经验视界的连续性中。在接受过程中,永远发生着从简单接受到批判性的理解,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接受,从已被承认的审美标准到超越这种审美标准的新的生产的转换。因此,在解读课文时,我们不应当拘泥于教参或已成定论的说法,而要让学生尽情表达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思想,张扬自己的个性,勇于向权威挑战,不人云亦云,只有这样,对待问题才能从狭隘的线性思维变为高级思维,走向深度学习。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