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理论学习 李春香
--
发布时间:2017-10-1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李春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特点。”阅读教学应该既得言,又得意,是语用教学的重中之重。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语言文字语用的教学应该成为共识。
实施科学有效的语用教学,就应该把阅读教学与说话、交流、想象、写话等进行无痕链接,从而引导孩子们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妙,服务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成长,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得以提升。
一、读说交融感受语言文字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师生对话是民主、平等、自主、探究的,是直接指向引导学生自我建构的。因此,从语用的角度来说,课堂上仅有朗读与理解是显然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在读中想、在读中说或者在想中读、说中读,才能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妙。
二、读议体验领悟文本意蕴美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生字词、内容意思的理解历来是一大难点。就拿古诗词来说,教师对诗词理解这一环节把握不当,就会流于枯燥乏味的交流译文,索然无味。
三、读写深化表达内在情感美
语言文字语用的情意性,就是在进行语用的过程中,也就是在说话、写话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说话、写话的内容、形式、语法、修辞等要符合当时当地的时宜,符合人的心理,符合课文的主题。
推荐理由:
积极开展读说融合、读议体悟、读写结合等一系列语用教学的活动,引领学生由文字表面逐步深入文本内在,孩子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得以提高、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实现了提升。践行语言文字运用,就实实在在地为语文阅读教学撑起了一片广阔的天空!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