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3(路燕芬)
--
发布时间:2017-10-2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路燕芬

课标说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言文字运用很自然就会对应到语文的实践性,但为什么要强调它的综合性呢?

2011年版语文课标,最大贡献之一是明确指明了语文课程的两性:综合性与实践性,而且两性的定语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对应实践性,几乎是同义对应,很容易理解的,学习语言文字需要在实践中进行,运用语言文字更需要在实践中进行。这是由语文的本质属性决定的。但是综合性呢?如果说,语文学习要剔除杂芜、直取干货,这干货无疑只能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综合的因素自然是超越干货之外的外延性的因素,似乎是非本质属性。但新课标为什么要将其与本质属性并列为语文课程属性,甚至还排列在实践性之前?难道其价值就是因为语文学习内容必然是综合的,还有就是避免唯工具论而必须兼顾语文教育的思想性、道德性等?

其实不然。有关语用学的关联理论特别是关联理论的交际观,揭示了关注语文的综合性,实在是语言文字学习与运用的分内之责。这些理论告诉我们,交际过程是编码和解码过程:表达者将意义编码成信息符号,以语码的形式呈现出来,理解者或信息获取者进行解码和推理,在推理中获得意义。要实现有效的推理,需要利用语言知识、逻辑知识和百科知识,缺乏百科知识等语境信息,推理是不可能成功实现的。”“百科知识是以积木的形式存在于每个人的认知环境中。当然百科知识的积累或认知环境的构筑,是通过多种学习途径共同实现的,但语言文字学习与运用,不可能将这些综合因素剔除干净,专攻语文专业,事实上,避开综合而专事语用学习(含理解)与实践,基本上是不能实现的。比如,学习《鱼游到了纸上》中这样的句段“„„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要真正解码盲青年画画的认真投入,必须要掌握百科知识之绘画技艺工笔细描速写的知识,如果单从字面望文生义地推理,是不能完全获取《鱼游到了纸上》作者在上述文段中所传达的意义的。

因此,语文教学中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必须同时伴随着百科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认知水平的历练与提升,语文课程是绝不存在纯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的,唯工具论的教学是无法操作的。由此可知,语文综合性正是从语言文字学习与运用本分角度必须设定的,是实现与提升语文教学效益所必需注重的语文特性。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