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我主要学习了语文课堂深度学习的主要特征。通过对语文课堂深度学习内涵的分析,以及语文课堂深度学习和浅层学习几个维度的比较,我们可概括促进学生语文深度学习的课堂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有丰富的、有意义的语文学习活动。二是有高质量问题驱动的学习。三是有深度参与的学习。四是有深度表达的学习。五是有对文本深度理解的学习。就《课程标准》而言,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作为一种高阶学习,深度学习的实现与高水平思维的运用及发展密切相关。课标所说的“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就是体现了这种关系。可以说,高阶思维是实现深度学习的关键,发展高阶思维能力有助于实现和促进深度学习;同时高阶思维又是深度学习的核心特征,深度学习的实现又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效能。深度学习要求有深度参与深度表达的学习,因此,深度参与“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的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倾听的教室’”。在这样的教室里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即使耸耸肩膀,拿不出自己的意见来,每个人的存在也能够得到大家自觉地尊重,得到承认。
本月我执教了课题研究课《轮椅上的霍金》教学中,我学导结合,突破难点。说起高效课堂,一些人都会自然地想到“自主合作”,认为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完全放手就是高效课堂的表现,但我认为,教学中,该老师讲的还必须给学生讲清楚,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在每组同学展示完自学成果之后,都加入了“老师精讲”这个环节,目的就是在同学们展示完之后,教师要把重点段落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感悟,教学难点的地方要作一下精讲,以加深学生的感悟与体会。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其次,练笔内化,情感升华。在“达标检测”环节,我设计的检测内容为“面对霍金这位非凡的科学家,你的心灵是否也受到了震颤?请以‘轮椅上的霍金,我想对您说——’为题,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在感情朗读和感悟体验的基础上,能够做到“我手写我心”,把对人物的理解与体会通过小练笔的形式写下来,这样既体现了“读写结合”的课标要求,情感也达到了内化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