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理论学习笔记1
--
发布时间:2017-11-1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蒋青月
所谓深度学习,是指通过探究学习的共同体促进有条件的知识和元知识发展的学习,通俗地说,是指基于理解的学习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与那种只是机械地、被动地接受知识,孤立地存储信息的肤浅学习不同,它强调每个学习者应基于自己与外界相互作用的知识经验,在建构自己的知识,而不是等待知识的传递,它是互动生成性的,积极主动的学习。 深度学习指的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的学习者。 以我这种有思考障碍的脑袋来理解这两段话,实在叫人头大。好在好心的作者用了“看图识字”的方式,在这样的解释后又降低难度,让我从具体案例中寻找更晓白的答案。一个案例告诉我,所谓深度学习,就是要在确定单元主题和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对于学生而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再引领学生调动已有知识经验,发现与挑战问题之间的差距,寻找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然后再展开学习活动。另一个案例告诉我,深度学习有两个特征,一是“带领学生在文章中走个来回”,要使学生能读能写还能热泪盈眶,一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要读出自己的“哈姆雷特”来。——对了,我引用的都是语文学科的。 好了,我承认,我被彻底打败了!我还是用我的小脑袋来自己琢磨吧。 琢磨了一阵子,我感觉突然明白了什么是深度学习。第一,深度学习应该指的是“有我”的学习,也就是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学习,在思考——借用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字面意思也挺合适。别忘了,我们的学生很多时候是在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学习的情况下,被老师定义为“学习”的。第二,深度学习应该是有发现有创造的学习,也就是学生在经历学习全过程的历程中,对学习材料、对象有新的发现,有创造性的理解,而且这些发现和理解都是通过自己有意识的学习获得的,不是别人直接给予的。第三,深度学习应该是以大千世界为背景的,在不断主动建立新的联系基础上经历的学习过程。因为联系越广,视野越开阔,思维才能越有广度和深度。第四,深度学习应该是不畏权威的学习,是有独立想法的、敢于建立自己观点的学习。依赖权威,也就是心甘情愿让别人来代替自己思考,以别人的观点为观点,这样的学习不仅没有深度,实际上是从未发生过的学习,是伪学习。 再次想到了“新名词”的话题。为什么我们会对新名词产生敬畏,仰望,追捧,生怕被新名词给淘汰了?这主要来自“命名”的心理作用,一个新名词出现了,就是一种事物和现象被“命名”了,命名者就拥有了对这一事物和现象的解释权,甚至拥有了某种意义上的“控制权”。相对于命名者,接受这一命名的——尤其是不得不接受的人,就从心理上处于劣势了,甚至需要仰人鼻息了。除非不接受,或者重新解释它,否则,你就老老实实地洗耳恭听吧。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