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需要深度的,深度才会留有痕迹,才会记忆深刻。与“深度”相反的是“流于形式”,而如今在我们的课堂上却常常为了体现某种教学理念,故意而为之,有点“画虎类犬”的感觉。
在一次次失败和反思中,我越来越认同“体验”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我们常常说要让学生完整地经历问题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的过程,这种“经历”不正是一种体验式学习吗?让学生亲身参与学习中的每一个活动,而且必须是“深度参与”,这样才是真正地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才能真正地进行“深度建构”。
然而学生能顺利地体验到这一切,必须有教师的深度引领。课堂上教师的全部功绩在于“引导”,好老师就是善于“引导”的老师。
关于“深度学习”值得探究的地方还有很多,但我们应该有这样一个清醒的认识,深度学习不是指学习内容的高深,而是强调学习者参与的深度,真正关心他们的积极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探索、反思和创造,让学生真正理解语文知识和语文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