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份研究小结(刘伟莉)
--
发布时间:2017-11-2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伟莉

 

十一月份研究小结(刘伟莉)
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主要不应是语文知识教学,不应是文学教学,更不应是常识教学,而应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理解是为了运用。《语用学视野下的语文教学》一书提出了体验性、关联性和公度性三个原理。很好地诠释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的语用研究。
这里所研究的“语用”,是学生学习语文后的“语用”,即:能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合理、恰当地进行表达,并将以学过的字词句篇等内容,根据语境的需要加以规范、恰当、个性地运用。它主要包括词汇、书面语、口语、篇章结构、文章体裁等方面的内容,以言语活动为价值取向,着眼于学生基本言语能力的提高和发展,让学生“亲历”和“历练”,讲求“以语言带动内容”,融“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
一、构建“语用”的课堂。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学习汉语言系统知识,更主要的是掌握“使用语言这个工具”的本领。而培养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即在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历练而成的。教学中强化“语用”意识,打造“语用型”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语用”研究,如:用文中词语说几句话,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词语,课文中的写法借鉴等,这些训练点让言语训练不落入误区,使阅读课堂扎实高效;让文本言语得以增值,让言语技能得到提升。
二、读写结合,一课一得。
崔峦老师提出了“与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强调语文教学要从教学观念到方法、策略进行改革创新,实现阅读教学的“美丽转身”,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了用课文教语言,用语言;由内容分析变成了注重写法、学法指导;即教学由“阅读本位”转为“写作本位”,这与课标中“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一脉相承。
本学期教学中,我尝试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材”既是指不同文体,又是指文本特有的篇章结构;既可以是言语形式,也可以是写作方法等内容。
从文体角度看,古诗和寓言可以训练改写成现代文,现代文可以变化人称改写,把故事改写成剧本;记叙文还可以进行续写,补写等。从篇章结构出发的训练有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写一篇文章,采用倒叙的方式写一篇作文。
由于自己对语用的课堂理解有限,目前还没有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还需向各位教师不断学习。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