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研究课 (李玲)
--
发布时间:2017-11-2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李玲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创设情境,品读感悟课文语言,感受父爱子、子爱父的人间亲情。
3.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体会“给予”的内涵,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重点:
品读感悟课文语言,感受父爱子、子爱父的人间亲情。
教学重点:
体会 “给予”的内涵,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美好”为主题谈话导入
二、感悟课文,找寻美好
1.找寻鲜花的美好
观察书中的图片,你认为图中最美好的东西是什么?(鲜花)
A.春天来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鲜花美吗?美在哪儿?(“姹紫嫣红”写出了花儿的颜色美,“轻轻摇晃”写出了花儿的姿态美,“阵阵芳香”写出了花儿的气味美。)
B.师叙:这儿原本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院子里的一块普普通通的地,现在却开满了各色的鲜花,到处充溢着沁人心脾的芳香,引来了小生灵——蜜蜂、蝴蝶……它们嗡嗡的飞着,似乎在哼着一首春天的歌。一切是那么的美好。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吧,把这份美好留在心间。
2.找寻儿子身上的“美好”
过渡:这么美的鲜花是谁种的?
A.默读课文2——3自然段,用横线画出能表现出儿子身上有美好之处的句子或词语,再放声读一读这两段话,等会我们一起交流你的感受。
A.交流感受。
朗读表达理解,抓“只有”、“顾不上”、“一直忙着”“各种各样”。
B.看提示,想象说话:
 投影出示:高尔基的儿子忙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但他丝毫不觉得(    ) ,也不觉得(    ) ,因为,他心里一直想着:(    )。(生:我不在的时候就让这些花儿代替我陪伴爸爸;生:闻到花香爸爸的身体会好的快些的 )
假期很快过去了,他告别爸爸,跟妈妈回苏联去了。他望着满院自己新手栽种的花草,幸福的笑了。他仿佛看到了(            ),仿佛闻到了(             ),仿佛听到了(                  )。
师小结:是啊,儿子要告别爸爸了,他留下了鲜花,也留下对爸爸的一份(     ),一份(      )。用一个字来概括儿子身上美好的东西——爱。
C.小结,刚才我们找到的那些词就叫关键词,让我们抓住关键词语用朗读把高尔基的儿子对爸爸的爱读出来。
3.感悟父爱子
再看看图片,高尔基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他为什么高兴?我们帮他说出来[鲜花美(很享受),这是儿子种的花,儿子小小年纪就这样懂事、孝顺(很自豪),看到花儿就如同看到了儿子(很思念)]
三、品读书信,体会道理
1.一读来信,知内容
师:不久,儿子收到了高尔基从远方寄来的信。信里写了一些什么内容呢?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课文 7、8、9 三个小节 ?
一名学生读课文。
师:你读懂了吗? 信里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赞扬儿子在小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希望儿子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给别人留下美好的东西;说明“‘给’永远比‘拿’令人愉快”的道理。)
2.二读来信,悟深情
师:同学们,如果你就是高尔基的儿子, 当你读着这封信的时候,你高兴吗?
为什么?(得到了父亲的赞扬 , 知道了父亲的希望,明白了一个道理……)
师:高尔基的这封信不是简单地告诉儿子一个道理,而是通过赞扬和鼓励 , 树立了儿子美好的人生信念———时时处处给别人留下美好的东西。 这是高尔基的高明之处,是一个父亲的爱心表达,也是一个孩子最渴望得到的来自父亲的赏识。
生有感情地读来信。
3.三读来信 ,明道理
师:高尔基在信里说,“给”永远比“拿”令人愉快。你能结合儿子来小岛探亲的内容,具体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儿子来小岛探亲, 没有顾得上休息,没有顾得上游玩,没有顾得上赏景, 一直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 他一直在付出自己的劳动,这就是“给”。春天到了,花开了,小岛上多了一道美景,这就是“给”。 “给”是给予他人关心、帮助、爱护……他人的快乐是因为“我”的付出,他人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这是一种高尚的利人品格。 )
师:同学们,你们在平时的生活经历中,有这样的体验吗?学习、游戏、工作……)
四、导悟会意
1.代高尔基的儿子写回信
师:高尔基的爱,浓缩在一封封情真意切的书信里,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儿子身边,陪伴他成长。我相信同学们不仅读懂了,还会像高尔基的儿子一样铭刻心间,作为自己成长的精神动力。
师:请同学们代高尔基的儿子回信。(配上抒情的音乐)
学生练笔,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诵读自己的回信。
 2.父爱如山,真情永远
师:同学们,父爱如山。其实全天下的父亲都是一样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乐于帮助他人的人,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并有所作为的人。只不过,每位父亲表达的方式不一样,同学们要像今天一样用心品读,让真情永远激励我们成长。
板书设计:
 
 
 
高尔基        他的儿子
 
“给”        快乐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