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教学的“语用”实践(赵文娟)
--
发布时间:2017-11-2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赵文娟

 

词语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但许多教师把词语教学的目标只定位在“理解”层面,而“运用”词语,在课堂上却并不见着力。2011版语文课标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核心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而学习的方法就是在实践中历练。就词语教学来说,仅理解而不去运用,背离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核心。而笔者在欣赏名师课例时,发现他们的词语教学真正能从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角度来思考,引领学生在实践中习得语言,习得语文,感受文化,实在是学习词语运用的典范。所以每每读来,那些经典片段总令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今特摘录几例与君分享。
多维语境——促运用    【于永正老师教学片段1】
师:先看看“流利”这个词在哪一句话里,找出来读读,看看是说什么的。
生:(读)那位同学读得很流利,很有感情,周总理不住地点头。
师:这里的“流利”是说读书读得熟练。
(师板书:锄禾)还记得这首诗吗?谁能背下来?
生:(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师:他背得怎么样?谁能说一说?要求用上“流利”这个词。
生:××同学背古诗《锄禾》,背得很流利。
生:××同学背得多么流利,多么有感情啊!
师:请小朋友观察我在干什么,然后用“流利”说一句话。
(老师拿出钢笔在纸上作写字状;钢笔不下水,甩了甩还是不大下水。)
生:于老师在纸上写字,钢笔不大下水,写字很不流利。
师:换一支笔,看看这支笔怎么样。
(用另一支笔很流畅地写出了“高山流水”四个字)
生:于老师这支笔写字很流利。
生:于老师用一支彩色的钢笔,很流利地写出了“高山流水”四个字。
师:”流利”不仅可以用来形容朗读、背诵,也可以用来形容写字用笔。同学们了不起!
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学生掌握语言存在两个不同层次——“消极语态”和“积极语态”。“消极语态”是学生只能理解却不会运用的语言状态,而“积极语态”则是学生既能理解又能运用的语言状态。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着力创设一个有效语境,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理解”到“运用”的跨越,促“消极”转为“积极”,最终使学生能自觉运用,表达实现规范典雅。而 低年级学生“运用”词语,难在先有词语,再据词去“创造”一个能用得上这个词语的内容。于老师深谙此道,他创设了多个语言的运用情境,引导学生理解运用“流利”。于老师先从文中提出词语“流利”,感受“流利”在课文中的意思是“读得流利”;接着创设新的语境,引导学生感受背诵流畅可以说“背得流利”;再逐步提高难度,从写字用笔等方面进行引导,体会书写流畅还可以说“写得流利”。于老师针对学生的已有认识基础,丰富了“流利”一词的语用范围,将语用语境逐步延展、扩大,既丰富了词语的厚度,又放缓了训练的梯度,既创设了紧贴学生生活的情境,又引导学生主动在实践中历练,有效实现了“消极语汇”向“积极语汇”的转化。相信据此引导,学生对于词语的丰富内涵和运用范围已了熟于胸,必能实现自如运用。
人物语境——巧运用   【于永正老师教学片段2】
师:小朋友都知道,孙悟空生来爱动、坐不住,有一天,唐僧叫孙悟空坐下来念经,猪八戒听了,在唐僧旁边说了一句话,里面有“安安静静”这个词。小朋友们想一想,猪八戒会说什么?
生:师父,我从来没见猴哥安安静静地念过经!(笑声)
生:师父,猴哥的屁股坐不住,他怎么能安安静静地念经呢?
师:猪八戒就是这么说的。(众笑)谁能把刚才的小故事连起来讲一讲?
生:有一天,孙悟空犯了错误,唐僧叫他坐下来念经,猪八戒一听,笑了。他对唐僧说:“师父,猴哥的屁股坐不住,他怎么能安安静静坐下来念经呢?”
低年级学生认识叠词、积累叠词是基本的教学目标。但是仅有积累,而不能实现自觉运用,久而久之就会尘封、模糊,成为僵死的语言符号。以上片段,于老师借助大家熟悉的读物角色,将学生看似熟知的叠词“安安静静”置于有趣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自然进入角色对话,还词语以鲜活的生命。课堂上,孩子们抓住唐僧和八戒师徒的人物特点,准确运用词语来表达,“用”在其中,也乐在其中!从课堂生成来看,孩子的语言潜能被真正调动,他们不仅在语境中准确运用词语,表达自己对“猴哥”的认识,而且还尝试运用感叹句、反问句等句式来表达强烈的情感。如此生成,源于学生对《西游记》人物的认识,源于他们对“安安静静”词语的理解,更源于教师智慧的情境创设。这是一种有效语境对学生表达潜能的激发!值得欣赏的是,于老师还把口语交际的完整情境融入其中,最后引导学生把故事连起来讲一讲,既做到条理有序,又实现表达的完整连贯。词语教学可谓“活学趣用”,这才是在实践中引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身边语境——智慧地点拨     【贾志敏老师教学片段】 
    青蛙对竹子说:“我有两个名字,小时候叫蝌蚪,长大了叫青蛙。”竹子对青蛙说:“我也有两个名字,小时候叫竹笋,长大了叫竹子。”青蛙和竹子手拉着手高兴地说:“哈哈,我们都有两个名字。” ——苏教版《两个名字》原文
    贾老师针对“我有……我也有……哈哈,我们都有……”的句式设计了说话训练。
(师走到学生中间,边与学生握手,边邀请学生作答)
师:我有一双眼睛。 生:我也有一双眼睛。
师生合:哈哈,我们都有一双眼睛。
师加修饰词:我有一个聪明的脑袋。生:我也有一个聪明的脑袋。
师生合:哈哈,我们都有一个聪明的脑袋。”
生:您好!我有一件衣服。师:(摇摇头)一件衣服有什么稀奇的?
生顿悟:我有一件漂亮的衣服。师:(高兴地)我也有一件漂亮的衣服。
师生合:哈哈,我们都有一件漂亮的衣服!”
生:您好!我有一头乌黑的头发。师:(犹豫片刻)“你好,我也有一头乌黑的头发。师生合:哈哈,我们都有一头乌黑的头发!
师:不过,老师的头发是染黑的。老师头发白了还没有什么成就,你们可要努力呀!……
师:你们能不能说说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孩子们很安静,但思想的小溪在流淌)
生:您好!我有一颗爱心。师:(激动地竖起拇指、深情地)你好,我也有一颗爱心。
师生合:(快乐地)“哈哈,我们都有一颗爱心!”
生:您好!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师:(与学生双手相握,并激动地)“你好!我也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合:“哈哈,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以上是贾老师引导学生运用句式说话的教学片段。我们知道,低年级孩子刚入学时能用简单的句子说话,但是不能用连贯的句子来表达意思。在句子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方面问题很多。而文本中有许多典雅的语言表达范式,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完整连贯的表达,很值得学用。贾老师就充分把握文本特点,摘取“我有……我也有……哈哈,我们都有……”这一句式引导学生学习。对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师生互相启发,表达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所言之物从“眼前的”到“看不见的”,合作中透着童趣,平淡中饱含真情!通过智慧的碰撞,语言形式在交流中显现,语言规律在体验中内化,对话过程浑然天成!相信本文的语言范式将会在学生语言仓库中积累、沉淀,实现 “消极”向“积极”语言的自然转化。一个句式的训练不仅使我们感受到了学生语言的生长力,更折射出教师高超的教学技艺。
两位名师的词语教学异曲同工!他们在教学中都采用创设情境、提供语境的方式,逐步设置阶梯,进行循序渐进、润物无声的运用词语的引导,使学生在过程中实践,最终实现独立运用。可以说,在学生学习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中,有效实现了从“理解”到“运用”的跨越,这才是有价值的语文学习!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