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是当代学习科学理论提出的新概念,作为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综合性的学习科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在这一研究领域已处于开发成熟期,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走在了前列。我国对深度学习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上海师范大学黎家厚教授在2005年发表的《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一文首次提出深度学习的概念》。他认为,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批判性地学习新思想和新知识,将它们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融合,将众多思想相互关联,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做出决策并解决问题的学习。此后国内外开展了一系列深度学习的相关学术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张浩、吴秀娟发表的《深度学习的内涵及认知理论探析》,提出了深度学习的几个特征,即注重批判理解、强调信息整合、促进知识建构、着意迁移运用、面向问题解决和提倡主动学习终身学习。再如,段金菊、余胜泉的《学习科学视域下的e-learning深度学习研究》,该文以其所建构的e-learning深度学习框架模型为依据,剖析了深度学习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当前研究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2014年9月,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启动“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目前关于深度学习的研究还停留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但尚未构成课堂教学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