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视学生预习,预习要有效
这三节课在新课之前都进行了预习检查,像管老师就检查学生,《陶校长的演讲》,作者是谁?几问,问了什么?原句是怎么说的?总结句是哪一句。之后,检查朗读。王老师在课前检查了字词,学生大部分回答的不错。预习的好有效,讲新课自然高效,我认为在预习上不容忽视,还应教给学生预习方法。
二、指导学生读好课文,是领会文章中心的重要途径
这三节课在读上,下足了功夫。
1、在读中,重在引导。像管老师引导学生,陶校长在学生面前演讲的话那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说,那是相当有派头的,声音得洪亮。把第一句用校长的语气读出来,学生就开始模仿校长在下面练读。王老师,再让学生读骆驼咀嚼食物这一段时,采用了让学生,看《城南旧事》片段,王老师配音,这样引导学生就读的有感觉了。
2、在读后,重在评价。管老师的评价,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嬉笑怒骂",堪称经典。一个学生读陶校长的话,读的声音小,语气平淡,管老师给予了指导。可又叫起来一个,还是那样,管老师说:"你还这样读,简直是把老师气晕了。”然后装晕的样子,学生咯咯地笑。再叫起来一个,读的好多了。管老师说:"你这样读,顶多是一个干事。"后来又叫一个同学读。这个同学好多了,管老师说:“这样读,像副校长。学生还有超过他的吗?”这时由于这个同学读得很好了,他说像一个副校长,所以没有人敢挑战。教室里沉默了一会儿,这时前面有个女孩儿举手了,管老师问:“你怎么敢举手?”女孩儿说:“每次公开课我都大胆发言”这个学生读的是真好。管老师这样评价:“看,这精气神儿,没有这个精气神儿,学校是管理不好的。”管老师看是单纯的评价,实则给了学生一个标准。
3、在读中,感悟重点词句的意思。
例如在学生,读到“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自觉持久的锻炼时”,管老师问学生,你们都怎样锻炼身体的呀?有个学生说,我做俯卧撑,郭老师让他当场就做。他做了三个就起不来了。管老师说:“老师也会。”然后趴在地上做了二十多个。当时摄像师还给了他一个特写。全场的教师都笑了。管老师起来之后,问同学:老师这样,是一天两天能练出来的吗?学生说,不能,得天天练。管老师顺势说这就是持久的意思。学生读的更带劲了。
三、让学生领会整篇课文结构上的奥秘,是学生作文的关键
学生作文头疼的是构思,这个我们阅读教学时不注意篇的教学,有着重要关联。我们的阅读教学太强调,字词之妙,为了一两个字的妙处,讲大半节课都不够,却忘了让学生去领会整篇课文架构上的奥秘。在管老师的课上就有让学生考虑:四问中,让你选两个你选你怎样选?学生说理由,决定选第一和第四问。之后,老师问这两问只能选一个,你选谁?意见就不一样了。选一问,老师举有关道德的例子,选第是四问,老师举有关锻炼身体的例子,给一个同学弄的直拍脑门子。管老师笑了,说:“我来帮帮大家。”于是管老师播放了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反法西斯70周年的大庆中镜头,问同学们:潘基文和普京,让谁先上天安门城楼?最后学生明白了,首先是第一,最后是压轴。也就是说第一问和第四问同等重要。学生明白了课文的顺序好在哪里了,学生自然也会构思文章。王文丽老师也设计了,想一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学生对整篇文章写作顺序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学生就是在学布局谋篇。
三、每篇教材都有其独特之处,学生学完后都应有特别的收获。
管老师在最后的环节指导学生演讲,在管老师的训练下,学生逐渐有了校长的派头,加上的手势加上了体态语言,加上了互动,最后学生在礼堂,面向全体教师演讲,这份收获是特别的。何老师的童话,不但训练学生讲童话,还让学生寻找这篇童话的规律,并仿写童话,这份收获是特别的。王文丽老师三次带领同学们从课文与全书《城南旧事》的对接,激起了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热情。我想这份收获是特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