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教学设计
--
发布时间:2017-11-2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陈文瑶

榴(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石榴》是一篇典型的状物类文章,文章介绍了石榴的生长过程和品尝石榴的过程。本文虽然不是出自名家手笔,但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精当的比喻和拟人流露着作者的情感,读来饶有趣味,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范例。由于此文编排于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又是本册唯一一篇状物类文章,因此对作者表达特点的体悟,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领悟写法应该是本文学习的价值所在。
     对于刚刚由二年级升入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的能力应该具备,但对于文中一些多音字容易出现误读,需要进行方法上的点拨和学习实践。在内容理解方面,学生能够了解文章写了什么,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孩子能理清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但对于作者情感的体悟、写作手法的运用、观察事物的方法等等则需要老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提升。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能够借助书中注音和字典,准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会写“抽、仿、佛”三

   个字,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初步体会用比喻、拟人的写法能够把事物写得更加生

动、形象。
3.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陶冶审美情趣。


三、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理解自己不懂的词语。
老师:教学课件、教学卡片、石榴。
四、教学过程:

(一)实物引题:

  (1)同学们,今天陈老师给你们带了一份礼物(出示石榴)。大家都吃过石榴了吧?但你们知道石榴身上其实还隐藏着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想不想跟陈老师一起去探寻一下。——出示ppt。那就让我们一同来走进今天的课文《石榴》

  (2)板书课题:

抬起手,跟老师一起来写写今天要学的课题。 (生跟老师写),“榴”这个字单独读的时候读第二声,在这个词当中要读轻声。指读——全班读。

 

(二)巧借广告,激发兴趣

 1.共读报纸

(1)出示刊登石榴园的报纸选段。

(2)借助报纸内容理解“驰名中外”,朗读课文开头。

——读了报纸上这段话,相信第一小节中的“驰名中外”这个词你一定读懂了,让我

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倪老师想听听谁读出了那石榴园名声很大。——指

读——全班读。

 

(三)整体感知,检查预习:

   1、自由朗读课文:

读得真好,那这么名声在外的石榴园里究竟有着怎样的石榴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一遍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拿不准的词句多读几遍,开始。

2、检查字词句:

之前你们已经预习过,现在又读了一遍,现在我要来检查一下你们生字词掌握的情况。你们看,我把这一课中的生词、句子都藏到了石榴果的背后,石榴果越大,题目的难度也越大,敢不敢挑战?

(1)学生自由选择题目挑战,是相机指导。

    第一题:这题只有一个生词,读一读吧。——全班——真棒,老师还找到了一个带有这个词的句子,相信你也能读好。——生读。

    第二题:这题不仅有生词,还有儿话音,开始挑战——生读——全班读——读句子。

    第三题:哇,这题生词可就多了,试试吧——生读、全班读——句子可也不短呀,接着挑战——生读——ps分析读长句方法(出示划线部分句子)——全班自由读——指读——看,掌握方法,长的句子我们也能读好。

(PS:长句的朗读方法——在读长句子的时候,只要注意句子中的停顿,在意思上联系紧密的词读得紧凑一些,就能读得流利一些,自己试试吧。)

小结:检查完毕,挑战成功。同学们预习的可真好,早知如此,陈老师就不该把有一题难度系数更高的藏了起来,现在看来,你们肯定也能挑战,来试试好吗?

 

  (四)体验式认知,理清文脉:

(1)体验是感知:出示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A这段中,可出现了不少的二类字,赶紧自己先去读读红色的词语。——开火车读红体词——全班读。

B分析多音字:剥——在这段话中,有一个多音字,这个字,表示去掉外面的皮或壳的时候,它就读作本文的读音——bāo,让我们一起再读读这个词——剥开——ps分析多音字认读方法其实——很多的多音字在查字典的时候都可以根据它的意思来选择它的读音,现在谁敢来挑战这一段话——生读

C练习第二个多音字:间——究竟它应该怎么读呢?别着急,让我们也试着根据它的意思来选择它的读音。——老师在字典上查到了这个字的两种意思,当它表示中间的时候,它读作第一声。当它表示事物不连接,被隔开这个意思的时候,它读作第四声。——出示石榴子儿图片,瞧,这就是石榴籽儿,仔细观察这幅图片想想这里应该选择哪个读音。——生读——师正——全班读

D回到课文第4自然段。——明确该段内容为:描写人们品尝石榴——实际品尝石榴(体验是感知)——生说感受——突出“酸溜溜、甜津津”——生演一演尝到味道的表情——就带着这样的表情把石榴的味道读出来吧。

(2)理清文脉:

石榴被你们读得更好吃了,那这滋味独特的石榴是怎样长成的呢?——现在就让我们再朗读一遍课文,看看石榴是如何长成的。——至四个学生读。

A明确石榴的生长过程——读了课文,你们一定找到了文章的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石榴的生长过程?——二三自然段

B那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石榴生长过程吗?——ps.教会学生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给点提示,只要你说清,这是在什么季节,石榴怎么样了,就可以了。但老师要比一比,看看谁能用最少的字说得最清楚。同桌之间赶快讨论讨论,看看谁概括的最简洁。)

C生说师写—— 春 — 抽枝(教学“抽”字),除此以外长叶

                夏 — 开花

                秋 — 结果

D现在谁能连起来说说石榴生长的过程吗?——石榴在春天抽枝、长叶,在夏天开花,秋天的时候果实成熟了。

 

(五)精读对话,体会表达:
1、再读2、3自然段:

         同学们,你们看,原来石榴的生长过程就是这么简简单单,可作者为什么能把它写得那么生动具体呢?看来我们得再走进写石榴生长过程的2、3自然段读一读。这一次,陈老师建议大家选用默读的方式,同时在默读的过程中勾画出你觉得写得最生动有趣的地方。拿出笔,开始吧!

2、学生默读,并勾画好词佳句。

3、学生分享第二自然段中自己认为好的句子。

    (1)生自由说喜欢的句子并说明原因。

    (2)重点分析:

A“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你为什么觉得这句生动有趣——揭示该句为一个比喻句(把石榴花比作了小喇叭)——那到底像不像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示图——请刚刚分享的学生像小喇叭一样鼓着劲儿读一读这一段——生读——生再读(就只读小喇叭这句)——明确比喻词“仿佛”——教学生字——“仿佛”学完了,那这石榴花除了仿佛像小喇叭一样,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答——明确石榴花的多、火红——同学们说的真好,你们看,石榴花就像你们说的一样越开越密,越开越盛,越开越红——难怪我们古代的大诗杜牧在看到漫山遍野的石榴花仿佛熊熊燃烧的大火时写下了——引用古诗——而大诗人张弘范在看到游玩的蜜蜂也错把枝头的石榴花当成火后也写下——生读诗句。——同学们,读了诗人笔下像火一样的石榴花和这一段中活泼可爱石榴花,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生答——那就让我们再来读出石榴花像大火般旺盛的感觉。——生配乐朗读。

B同学们,诗人和作者实在是太会描写了,我想当时他当时一定就站在石榴花下,仔细的——观察,所以才能把石榴花写得那么形象——看来以后我们在写一种事物的时候也要学会“用眼观察”——师贴卡片


4、分享第三段中的好词佳句

(1)       好,说完石榴花,咱们接着来分享下面一段中有趣的句子,谁来说?——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阅读体会,随即标记关键词语,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生动与形象。

(2)       重点分析:

A“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籽儿。”——这样写生动的原因是:作者把石榴当成了娃娃来写——你们瞧,这些石榴娃娃也朝着你么笑呢——示图——这是笑得“咧开了嘴”,这是“笑破肚皮”——那都是写笑,作者为什么要先写咧开了嘴,然后才写破肚皮呢?——表示程度不断加深——强调“甚至”——甚至是表达程度的词语——那谁来给我们读出这种程度不断加深的感觉呀,就从熟透了的石榴这儿开始——生读——同学们,这些石榴肚皮都笑破了,子儿都全露出来了,谁再来读——生读——全班读——你们的读,让我觉得石榴仿佛像人一样有了生命,那石榴除了笑,还有那些动作也让你感受到了这种生命力,你能找到并把他们圈出来吗?——谁找到了,来给我们说一说——生答——瞧,这些人才有的动作多生动啊,就请你来读一读吧——听你刚刚读,我发现这小石榴不仅有人的动作,还有人才有的心情呢,他是什么样的心情——急切——出示ppt——谁来把这种急切读出来,就读这一句——那现在你们也变成了一个个石榴娃娃,让我们来比着动作读一读这一段吧——全班读。

B同学们,从你们的读中,我仿佛看到了那些被想象成的石榴娃娃。这说明作者这回不仅用眼观察,还怎样了——用脑想象——看来以后我们在写一种事物的时候还要学会“用脑想象”——师贴卡片

5、  小结:

同学们,现在啊,我们终于知道为什么作者可以把石榴的生长过程写得那么生动具体了,原来就因为作者懂得“用眼观察、用脑想象”。Ps小结写作方法

 

(六)情感升华,课外延伸
1.情感升华:

      但是呀,作者之所以能写好这篇文章,除了会用眼观察、用脑想象,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法宝——那就是对家乡的热爱。因为有这份热爱,作者笔下的石榴花才会幻化成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那石榴果才会成为一个个可爱的小娃娃——难怪作者开篇就说——生齐读第一段,突出家乡。

2.课外延伸

同学们,其实呀,咱们的家乡云南也有闻名遐迩的石榴,它就是蒙自石榴。你们今天尝到的美味的石榴,正是咱们的蒙自石榴。而除了石榴以外,咱们云南还被誉为 “水果之乡”呢,相信总有一种家乡的水果能在你的笔下活灵活现,总有一种水果载满了你对家乡深深地热爱。那么下节课就让我们来写一种家乡的石榴,就像写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石榴》。

 

板书设计:

 

                              石  

春天———抽枝长叶

                夏天———开花

                秋天———果实成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