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研究课 李春香
--
发布时间:2018-01-1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李春香

《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它通过一些现象和事实说明一个道理。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它进一步深化了 “坚持才能成功”这一单元主题,同时又是这一主题的总结与升华。本文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先由“滴水穿石”这一现象入手,提出“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成功”的观点,并以古今中外的名人艰苦奋斗、克服困难、成就事业的例子来证明这一观点,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及“锲而不舍、日雕月琢、孜孜不倦、炉火纯青”等成语,正确区分多音字“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文本内容的前后对比,知道滴水为何能够穿石,明白滴水穿石的道理。

3、掌握抓关键词理解内容、把握思路的学习方法,感悟体验“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4、初步掌握通过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并将这种能力和方法进行迁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抓关键词理解内容、把握文章思路的学习方法,感悟体验“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整理文章脉络以及用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布置学生预习,自学生字词,自读课文,。

     教师:查阅相关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及“锲而不舍、日雕月琢、孜孜不倦、炉火纯青”等成语,正确区分多音字“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通过文本内容的学习,知道滴水穿石奇观的形成,初步理解滴水穿石的道理。

3、初步掌握整理文章脉落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

1、以理想为题展开话题讨论。

【设计意图:这是导入部分,学生谈自己的理想,激起学生对话的兴趣,而理想也正是本文总结滴水穿石启示时的重要延伸话题,谈理想为整篇课文的教学作好了铺垫。】

过渡语:同学的理想真伟大,今天老师就送给大家一把能打开理想之门的钥匙。

2、(出示课本第一幅插图)仔细观察,在哪里见过,你对它了解多少?学生交流对该幅图片的认识。

3、出示课文第一句话: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

学生仔细地读,细细地品味,交流这块石头有什么与众不同?

【设计意图:借助规范的文本语言,既能帮学生打开交流思路,又能引导学生更加关注文本,文本成为学生学说和学写规范语言的范例。】

4、是什么力量将这块石头变成这个样子的呢?小水滴力量是那么的小,怎么可能把石头雕成这个样子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第22课《水滴石穿的启示》,到课本中找出答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重点指导“滴”的写法。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总结学法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在预习的基础上将自学的字词带到课文中去理解。

【设计意图: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读课文的要求既巩固字词理解,同时也能达成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的目标。】

2、全班交流字词学习,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1)在预习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有了那些收获?有困难我们共同交流解决,有收获我们共同交流分享,这都将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

(2)PPT出示本课的四字成语,检查朗读并交流对词语的理解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指导。

滴水穿石   三心二意    微不足道    日雕月琢

持之以恒   炉火纯青    坚持不懈    半途而废

孜孜不倦   接连不断    翻山越岭    锲而不舍

(3)出示生字PPT,交流生字的识记及书写。

(4)学生在书上描红生字。

【设计意图:学生互相交流预习时遇到的困惑,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及时的指导。而在交流如何理解词语、识记生字时,其实是学生们互相搭建了一个提炼自己的预习方法和吸收他人有效学习经验的交流平台。】

 

三、再读感悟 理清脉落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作者由滴水穿石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作者又是怎样一步步说清楚这个道理的呢?

2、与同桌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

(1)交流滴水穿石的启示。出示最后一自然段并朗读。(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2)交流作者的写作思路,理清文章脉落。

(适时板书:奇观、观点、事例、启示等)

【设计意图:此环节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前提,从与同桌交流、讨论,再到展开全班的交流,初步实现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同伴交流分享为一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与同伴交流、分享中清晰地把握文章的脉落。】

四、品读课文  感悟体验 

总结并过渡:作者正是由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的奇观,引发思考,进而联想到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最后得到了非常重要的启示。那么,给作者带来这重要启示的究竟是什么样的奇观呢?可能很多同学早就想一探究竟了,咱们赶快走进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去解开疑惑吧!

品读"滴水穿石"的现象部分。

1、自读并思考:

⑴“滴水穿石”这一奇观是怎么形成的?

⑵弱小的水滴怎么能把坚硬无比的石头滴穿呢?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及朗读感悟。

交流第一个问题:

(1)谁来描述一下这水滴是怎样滴穿石块的?(PPT出示内容)

(2)在学生交流中,教师相机点出重点词语“接连不断、总是、同一个地方、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并引导学生交流感悟。

(3)指导朗读。

交流第二个问题:

(1)看到滴水穿石的现象,作者又想到了什么呢?

(2)引导关注句末的反问句,指导读出语气和情感。

(3)朗读全段。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与小组合作学习不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全班良好的交流分享与教师的点拨中再次巩固学习效果。】

五、小结深化  布置作业 

1、小结。

2、作业布置(二选一):

(1)、从课文列举的三位名人中选择你最想了解的人物,通过查阅资料、阅读等形式对他们进行深入的了解。

(2)、你还知道哪些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人呢?搜集一个事例,下节课小组学习时交流。

【设计意图:师生结合板书共同回顾整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对所学的一个梳理,教师留疑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新的学习期待,实践的探究作业布置既能发挥深化本节课学习的作用,也能为下节课的学习实现资料的储备。

 

 

板书设计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奇观

                       观点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事例

启示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