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份理论学习(二)
--
发布时间:2018-03-2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刘晔妍

精选典型片段,习得表达特色 

所谓典型片断,就是文章中语言形式比较有特点的,对学生学习语言运用、学习写法有较大帮助的片断或者段落,这样的片断往往指向文章的写作特点。阅读教学中,语言表达特色很值得我们关注,教师应利用这些片断指导学生练笔,给学生丰富的言语实践的机会,学习文章的写法,经历认识理解运用的语言习得历程,习得文章的表达特色。

如《炮手》一文中有两处对比描写:当裹着大衣的副官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打颤时,炮手的前额上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另外还有当将军连声喝彩,回头微笑着看看炮手时,炮手的脸颊上流下了两行热泪。对比的手法使文章情节曲折生动,更加形象地表现了炮手为了国家、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献自我、牺牲自我的精神。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写一写某个熟悉的人物的某种典型的特点,给学生言语实践的机会。

(三)精选典型事例,习得表达形式 

所谓典型事例,也就是文本中蕴含核心价值的内容,指向矛盾冲突点的事例。课文就是一个例子,是学生学习语言表达的思维路径的有效载体。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事例作为例子,指导学生找准语言文字运用的切入点,让学生去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有意识地探究文中的语言表达形式,习得表达形式,提升语言能力。

以《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为例,文中写小女孩擦亮了火柴后,仿佛看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但这些只是小女孩的幻觉,现实的情况是,小女孩活在寒冷、饥饿、没有欢乐的世界中。这正是文本内容的核心之处,也是矛盾冲突点,笔者抓住这个矛盾冲突点,给学生设计了言语实践:在课文里,女孩太可怜了,其实,她肯定还有很多的幻想,只是安徒生没有写出来。现在就想请你们帮女孩设计一个幻想,当小女孩再擦亮一把火柴时,她还可能会看到什么?

经过研读,学生已然发现了语言表达形式的思维路径:小女孩所看到的幻想都是她现实中最缺少而又渴望得到的,每一次擦然火柴时都是先有幻想再回到现实。这样的思维路径无疑让学生的表达更清楚、更完整。于是个个都当起了小童话家,欣然去写小女孩的幻想,写她心底的渴望,写得活灵活现。通过仿写一次擦燃火柴的经过,使学生得到了言语实践的机会,体会了小女孩的可怜命运,还掌握了虚实结合的写法,提升了言语表达的能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