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
(陶欢)
本月我们开展了“在问题解决中学习”课例研讨活动,活动中我们学校的王萍老师和教研室的裴校长各上了一堂展示课,活动后她们分享了自己的教学感悟,特别是裴校长的一席话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想到了教师无意识课堂语言的奇妙之处。
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教师的语言是无法替代的,课堂上教师的授课语言要精心锤炼。教学的基本原则告诉我们,教师要把握好课堂上的“主导作用”。教学经验告诉我们,精彩、恰当的语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能使语文课堂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每一堂课,授课效果的好坏,并不取决于教师的话讲的多少,而是看教师的语言是否直达目的地,啰嗦而僵硬的语言让学生找不到重点。在裴教导的语文课堂上,她选准了父亲,树林,鸟三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感悟把三个事物连起来说一句话,目标明确简洁没有多余的废话,学生也听的明白找的轻松。而在我们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在已经朗读完准备教生字的时候,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这样说:“小朋友,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学生字吧”;学生只会枯燥乏味;但如果换一种说法:“同学们,生字宝宝来到课堂上跟我们交朋友了,你能准确地把它的名字读出来吗”“生字宝宝可淘气了,它把拼音帽子摘下来,你还能把它认出来吗”相信像这样的过渡会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在课堂上我们也切记不能为了学生明确任务而不停地去重复 “唠叨”,这样孩子就会乏味,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生的口语发展,更不利于教师形象的树立。所以说课堂语言的精炼和规范是一个优秀教师重要的素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