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下午,湟里中心小学和成章小学联合开展了“语用学视野下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研究”的语文课题研讨活动,本次课题研讨活动首先由湟小青年教师王萍为大家呈现了一节精彩的研讨课——二下《识字6》,本节课在情境中规范、恰当地运用语言文字;通对生字的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运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将学习活动引向更深的层次,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随后,区小学语文教研员裴红霞老师给全体课题组成员上了一堂精彩的示范课——《父亲、树林和鸟》。裴校长抓住课题的三个关键词,在“问题解决”“语言运用”“反思追问”中展开扎实有效的深度学习。她以丰厚的语文功底解读教材,围绕文本的独特性设计细化教学内容,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在课堂行进中,不断反思、追问、层层落实目标,表达有效,激发乐趣。她的主题讲座就如一盏明灯,使我对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有了更深的认识,为我的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我深有感触的是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兴趣,以兴趣为导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虽然说深层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但如果学生对课堂不感兴趣,甚至处于一种厌烦的状态,他们是不能进入到深度学习状态的。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语文学习感兴趣的地方,并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够沉浸到学习中去,真正学有所得。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趣味性的环节来抓住学生们的目光。比如,在课文第二课时前的复习生字词语阶段中,在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时,可以用有趣的游戏来取代单纯的朗读,这样引起学生的兴趣,也能够引导学生走向深度学习。语文的教学过程,必须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语文学习的效率才能明显提高。
2、教学目标化繁为简,寻找切入口。
低年级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够透彻,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很多教师在教授课文时,设置的教学目标过多,每一点都想要说明清楚,就导致了课文内容非常的分散,讲得越多,越不详细,每个知识点都是走马观花、雾里看花。为了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应该突出最重要的教学目标,简化一些不必要的环节,去掉一些花哨的形式,留给学生更多地思考空间,让一堂课做到简洁充实。要做到化繁为简这一点并不容易,这要求教师在课文呈现的众多内容寻找到一个切入口,这个切入口可以是一个词语、一句话、一种感情等等,但它要能够起到串联整篇课文的作用。以《孔繁森》一课为例,这个切入点就是“优秀的援藏干部”,教师可以根据这个切入点来深入教学,而且这个切入点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简单易懂,在学生的认知水品以内。多并不意味着好,只有“精”才更能够带领学生细细揣摩。
3、教师要有足够的教学机智,不断反思,不断调整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成为教案的执行者,在课堂行进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预案。这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教学机智,根据课堂临时生成,采精彩点,灌你要的点。
总的说来,通过这次课题研究活动,我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