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份研讨活动心得(王彩霞)
--
发布时间:2018-03-2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王彩霞

                                                                 三月份研讨活动心得(王彩霞)

322日下午,湟里中心小学和成章小学联合开展了“语用学视野下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研究”的语文课题研讨活动,本次课题研讨活动首先由湟小青年教师王萍为大家呈现了一节精彩的研讨课——二下《识字6》,本节课在情境中规范、恰当地运用语言文字;通对生字的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运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将学习活动引向更深的层次,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随后,区小学语文教研员裴红霞老师给全体课题组成员上了一堂精彩的示范课——《父亲、树林和鸟》。裴校长抓住课题的三个关键词,在“问题解决”“语言运用”“反思追问”中展开扎实有效的深度学习。她以丰厚的语文功底解读教材,围绕文本的独特性设计细化教学内容,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在课堂行进中,不断反思、追问、层层落实目标,表达有效,激发乐趣。她的主题讲座就如一盏明灯,使我对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有了更深的认识,为我的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我深有感触的是:

小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就是深度学习。我就想,学习中发现问题的前提是什么呢?是学生在接触新知识的过程中产生的,所以,我要做的第一步是学生提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
  学生在学习新的课程时课前预习很有必要,这即是为学习新的知识做准备,也是为心理做准备。提前预习能够有效提高课堂听课效率,已经预习过的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哪些地方看懂了,哪些地方有疑问,已经做到了心中有数,在听课时会有意识的关注不懂的知识点,学习更有计划和规律,无疑大大增强了听课效率。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学习还未形成系统,对很多知识的掌握处于朦胧期,主动学习知识的能力差。课前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好机会,课前预习能够减少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增强了独立性,能够培养并锻炼学生的阅读、分析、理解等各种能力。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索问题,不懂的地方通过老师授课得到解答,学生能从中收获到获取知识的快乐,对问题的印象加深,对知识点的吸收就更容易做到。值得注意的是,课前预习虽是学生的自主行为,却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课堂的压力,所以,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课前预习来提高效率。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致思想,其次,通过文章标注的重点和课后练习题来带着问题读全文,找出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整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正式授课过程中把问题一一解答。最后,要提醒学生的是,课前预习不是形式,谨防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有人说: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任何事物都不及习惯那么神通广大,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这个道理依旧有效,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尤其需要良好学习习惯的支持,作为教师来说,在为学生答疑解惑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而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优质的教学质量才能促进学生不断前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能够为学生不断吸收新鲜知识,深入学习语文这门学科保驾护航。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