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课题研究心得(王东)
--
发布时间:2018-03-2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王东


3月初湟里中心小学和成章小学联合开展“语用学视野下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研究”课题学期开篇会议,322日下午,两校又联合开展了语文课题研讨活动,活动在湟里中心小学举行。本次课题研讨活动聆听了王萍老师执教的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6》和区小学语文教研员裴红霞老师执教的《父亲、树林和鸟》两节指导课。学习过后,收获多多。

苏教版第四册《识字6》是一篇以“词串”形式识字的韵文。课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把孩子们领进了一个神奇的动物世界。文本将12种动物名称排成4组,每一排都是押韵的词串,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诗的韵味。一上课,王老师就以谈话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带领孩子们去野生动物园看看。在此,她借助多媒体,叠加图片、音频和视频的效果全面呈现12种动物的形象。观看过程中,学生们的一声声惊叹和富有变化的面部表情,让我明白此时孩子们已经入情入境。学生的身临其境,真实的感受到了动物们的个性,为课文的学习埋下了良好的伏笔。这使课堂教学变得形象有趣,也为孩子们的深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生字教学,王老师扶放结合,比如,将“狮、猴、猩”三个汉字进行归类识字。在孩子们已经拥有形声字知识的基础上,一步步引导学生从偏旁(反犬旁,与动物有关,表形)、读音(表声)、结构等方面品析这三个汉字,感受中国汉字渊远博大的文化精髓,这就是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在全部学完韵文后,王老师出示“森林里的动物真多啊!有威武的狮子,有( )的( ),有( )的( ),还有( )的( )”的句式进行说话练习。这样既能巩固学生对动物特点的理解,又能强化语言文字的运用,在语言运用中学习。

裴校长的示范课和讲座更令我深受启发:1、课题就是把无意识的东西变成有意识的东西,把散状的东西变凝练的东西。基于三年级孩子的特点,交给孩子读书的方法如学习默读、做读书记号,让学生有意识地关注,不是刻意训练,而是一种习得渗透。2、在文本中找到一个点来加以训练,降低难度,有感知却不做运用点。3、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不应轻描谈写,甚至回避,而是善于捕捉放大错误进行细化教学。4、充分感知人文性的基础上,再去考虑工具性。5、在课堂行进过程中指导学生时应不断追问反思调整预案,进行弥补性教学。6、“在语言运用中学习”“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在反思追问中学习”这三点不是割裂开的,同一节课中可以三种都呈现,也可以呈现一至两种,按需设计,而不是为设计而设计。

   这两节课让我对“深度学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成功范例,为我今后的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