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下午,我参加了“语用学视野下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研究”课题组的课题研讨活动。首先听了王萍老师和区教研室裴校长的示范课,然后王老师和裴校长分别进行了说课,最后听取了裴校长的讲座。这次课题研究活动我受益匪浅。
《识字6》是一篇以“词串”形式识字的韵文。课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把孩子们领进了一个神奇的动物世界。王老师利用课本中精美的插图与词串中表示动物名称的词语相对照,通过看图识字,识字中认识动物,把看图和激活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说话、帮助学生识字结合起来,利用汉字造字的规律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利用学生已有的识字能力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和习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了不同形式和梯度的题,让学生从识字、朗读、积累到运用到实践,发展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学完韵文后,王老师出示“森林里的动物真多啊!有威武的狮子,有( )的( ),有( )的( ),还有( )的( )”的句式进行说话练习。这样既能巩固学生对动物特点的理解,又能强化语言文字的运用,在语言运用中学习。
区小学语文教研员裴红霞老师给全体课题组成员上了一堂精彩的示范课——《父亲、树林和鸟》。裴校长抓住课题的三个关键词,在“问题解决”“语言运用”“反思追问”中展开扎实有效的深度学习。她以丰厚的语文功底解读教材,围绕文本的独特性设计细化教学内容,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在课堂行进中,不断反思、追问、层层落实目标,表达有效,激发乐趣。裴校长的示范课让我深受启发:1、课题就是把无意识的东西变成有意识的东西,把散状的东西变凝练的东西。2、在文本中找到一个点来加以训练,降低难度,有感知却不做运用点。3、在课堂行进过程中指导学生时应不断追问反思调整预案,进行弥补性教学。
这两节课让我对“深度学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是课题研究的成功范例,为我今后语文教学的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