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理论学习 吴兰芳
学习内容:语用型课堂作为落实课改精神、回归语文本质的课堂,实际上是传承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用语文的方式学语文,在学习语言中学运用。只要我们立足学生和文本实际,找准语用的起点,夯实语用的基础,习得语用的方法,提升语用的能力,就一定能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实效,使语言文字运用真正成为语文课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实现语文课堂的真正回归。《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准确界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明确告诉我们,学习语文的重点在于语言文字运用。强化语言文字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运用能力,在听说读写的扎实训练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贯彻落实课标精神,就应该把落脚点放在语言文字运用上面,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词句进行听、说、读、写、思,在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学习心得: 一、贴近学生,找准语用起点 在当下的语用型课堂上,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我们开始更加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发展学生。从学生生活出发,用学生的眼光解读课文,可以贴近学生语用的最近发展区,找准学习的起点。 二、品味语言,夯实语用基础 打造语用型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必须找到语言文字运用的切入点,打开与文本对话的一扇扇窗口。品味语言正是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切入点。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咬文嚼字、品词析句,体会内涵的深邃,领会运用的精妙,为运用语言文字打下坚实基础。品味语言是学习课文的重点,而理解词语的意思则是品味语言、学习课文的第一步。我主要从以下两个层面引导学生明确词语的意思。 第一层面,借助工具书了解词语的字面意思。平时,我要求学生书包里必须放一本字典或词典。在预习课文的时候,必须通过工具书了解词语的意思。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词语,随时查阅工具书,逐步养成随时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第二层面,学会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语境。词语的字面意思,是理解词语的起点。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从字面意思出发,学会理解词句的语境。在理解语境的过程中,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在理解“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中“排空而至”一词时,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知道句子中的“排空而至”应该是指许多灰椋鸟整群整群地从空中迅速飞落下来。在理解语境的过程中,还可以联系学生生活来理解。在理解“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中“回味”一词时,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游玩的经历,帮助学生理解这里的“回味”就是对经历或接触过的事情重新体味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