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简介]
课文讲述了在长征途中,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以实际行动使藏族同胞返回了自己的家园,赢得了藏族同胞的信任与感激。课文语言朴实,却字字包含真情,是训练学生朗读,激发学生想像,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好教材。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2.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格多音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点、难点]
阅读理解朱德总司令的话,感悟“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人民爱”的鱼水深情。
[设计理念]
《菩萨兵》这篇课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是有一定距离的,所以学生在理解上是有一定困难的。特别是文中的一些句子,含义比较深刻,除了字面的意思之外,还含有更深一层的意思,例如 “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让学生了解一定的历史背景,通过朗读、想象等理解课文内容,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
[设计思路]
《菩萨兵》是描述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感人的故事,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去体会朱总司令及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教学设计理应抓住一个“情”字入手,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于是我便从对话开始(主要抓住朱德说的话去分析体会)。课文刚开始通过结合学生的原有的认知、经验去体会国民党反动派最老百姓的残害。再抓住朱总司令的心情去分析他所说的话,朱总司令在为老百姓着急什么?学生通过老师的提问及老师的表情、体态语进入文中的情境,去体会朱德的内心和所想。学生有些感悟了,而后让学生通过从内而发的感情去朗读话语。理解课文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朗读,在朗读中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接受美好感情的熏陶,从而有效地去实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课伊始,向学生介绍红军长征的历程,随后引出课题,引导学生读题质疑,并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初读指导。
指导学生先自学生字,然后自由、放声地朗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在此基础上读通全文。
三、检查初读情况。
先引导学生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适当正音,特别提醒学生“菩萨”、“糟蹋”、“糊涂”中的第二个字都念轻声,“挨”(ái)在课文中读第二声。指导学生读好比较难读的句子。接着我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通过指名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等各种读书形式指导读好重点段落,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好基础。
四、学习生字。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的结构,说说记忆的方法以及书写时的注意点。考虑到学生“翻译”的“译”右边部分易加一撇,因此借助媒体出示并范红右边部分。最后留五分钟给学生当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 。学生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告诉大家,文中谁将谁称为“菩萨兵”?
二、前后对比,提出疑问。
1.你是从文中哪儿知道“藏民们将红军称为菩萨兵”的呢?找找看。
出示:他们说:“……兵呀!”
我们一起来边读边想一想: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是怎样的呢?
(心地善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处处为他人着想,只做好事,不干坏事。)
2.是的,藏胞认为红军像菩萨一样,心地善良,大慈大悲,有一颗仁爱之心。那一开始,他们是这样认为的吗?再找找看,藏胞得知又有军队来,有什么反映?
⑴出示: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你觉得,藏胞们吃尽了哪些苦头?学生想象说话。
指导朗读。 指名读,强调“吃尽了”。
⑵引读:是的,反动军队一进入村庄就大肆掠夺,滥杀无辜,到处一片血腥。藏族同胞真是——“吃尽了苦头”,所以当军队的马蹄声越来越近,脚步声越来越清晰时,难怪他们——“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
3.藏胞由一开始的又躲又跑(板书:躲、跑)到如今称红军为“菩萨兵”,究竟是为什么呢?(板书:→?)
三、精读重点,探究原因
1.想要知道其中的原因,请你仔细读读课文2--7自然段,看看红军战士们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画出有关句子。
2.交流。相机出示朱总司令的三段话。
3.读读这几段话,看看你们能够体会到什么,可以把你体会到的和同桌的同学进行交流。
4.交流:
△交流第一段话:
⑴我们来看看第一段话,请你自己读一读,看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⑵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呢?
⑶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⑷是啊,朱总司令首先想到的是――藏胞,深山的生活也许一天两天还能熬得过去,可这么多天了,让人怎么受得了呢?谁还想来读读这句话?
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已经感觉到了朱总司令的焦急和担心,他一想到藏胞在深山里过着饥寒交迫,提心吊胆的日子,就焦急万分。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
△交流第二段话:
朱总司令真是想藏胞所想,急藏胞所急啊!你们读读这段话,看看还能够体会到什么?指名读。
⑴出示并指导体会“节气不饶人、赶紧”一句。
是啊,如果不把地抢种上,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朱总司令该多急啊!谁想读好这句话?
朱总司令一想到藏胞来年可能忍饥挨饿,真是心急如焚哪!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⑵就这段话,你还有其他感受吗?你可以想想这段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第四小节)
这两段话,一段是翻译说的,一段是朱总司令说的,老师来当一当朱总司令,谁来做做翻译。请你们用心听一听,看能从中听出什么?
(从你的回答中,老师能感受到你已明白什么是“乌云遮住了眼睛”;好的,你读出了朱总司令对藏胞的理解和宽容)
那你能通过朗读将这份善解人意表现出来吗?(指名读)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见了一位对藏胞满怀体谅的朱总司令,还有谁愿意通过朗读将这样一位朱总司令带给大家。
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再次感受朱总司令的善解人意和内心的焦急担心。
⑶学生提到“这也怨不得他们”,这段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
△交流第三段话:
过渡:学到这儿,老师发现你们可真会读书,还能通过朗读将你的理解表现出来,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能感受到朱总司令一心替藏胞着想,有着菩萨心肠。那请你们再读读朱总司令在春耕动员会上的发言,看又能感受到什么?
⑴什么是“尽心尽力”呢?(就是全力以赴,毫无保留,全心全意)那朱总司令如此尽心尽力,是为了谁?(朱总司令想民所想,把藏胞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这就是“尽心尽力” !)
⑵请你再读读这段话,看看有没有别的收获?(“要让红军……”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⑶谁愿意当当朱总司令,开开这个春耕动员会?
从刚才的朗读,品味中,你觉得朱总司令是一位怎样的司令呢?
⑷ 一句话一颗心,一件事一片情,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将朱总司令对藏胞的拳拳之心、浓浓之情表达出来。
在藏胞们躲进深山,久未露面时,朱总司令焦急地说:——
在翻译抱怨藏胞糊涂时,朱总司令说:——
在春耕动员会上,朱总司令发出号召:——
5.朱总司令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播放录像。
这样的劳动场面,你想到了哪个词呢?是的,当许多人齐心协力做一件事,如大扫除,植树时就可以用上“热火朝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出示)
四、反复品读,体会深情。
1. 朱德和他带领的红军战士为什么能做到这一切呢?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播放歌曲《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 》
2.歌中,把共产党人比作什么?把人民比作什么?由此理解深层次的“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3.师总结:这“种子”,指红军的形象、红军的精神。那么,红军的形象和精神到底有没有在藏民心中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呢?
4.出示藏民伏地膜拜的照片,师讲解藏民对菩萨、对佛的崇拜。故事中藏民们把红军比作他们所崇拜的菩萨,这是对红军们最高的评价。
5.师述:藏民们说这句话时肯定是非常激动的,这是他们的由衷之言,让我们好好地再读句子:“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体会军民之间的鱼水情。
五、总结全文,感情升华
1.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发生在长征途中的一个小故事。红军不仅将包含着浓浓爱意的种子撒在了田间,更撒在了人民的心中。(板书:爱)
2.你觉得如果红军再次来到藏民居住的地区,藏胞还会又躲又跑吗?他们会怎么做?
3. 师:一路长征,一路故事,在红军足迹到达的每一个地方,他们都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当地的百姓建立浓浓的鱼水之情。正因为如此,这群菩萨兵才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和帮助,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革命的成功。出示对联:
藏汉一家亲
军情民情鱼水情深
军心民心心心相印
4.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像《菩萨兵》一样反映军民情的感人故事,九八年我国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是无数的解放军战士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不朽的长城,“5.12”汶川地震,救灾现场有无数的解放军战士的身影,又是一群群菩萨兵,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挽救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老百姓再次称他们为最可爱的人。(出示滚动图片)
六、课后延伸,回味军民情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收集几个反映军民情的感人故事,准备在班内开个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