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分理论学习(刘雅玉)
--
发布时间:2018-04-2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刘雅玉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动机
首先,要在课堂上创建有利于自主学习的人文环境。创设教师与学生之间民主、平等、自由、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一个全身心投入学习的心理安全感。陶行知先生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其次,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潜能,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思维,善于精心设计情景和教学活动,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激发学习的动机,在此基础上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桥梁。
(二)适时放权,给予自主空间
要改变传统的“学生被老师牵着走”的做法,真正让学生自主地动起来,教师就要学会适时放权,要让学生在已习惯了的接受性学习之外,学会探究性学习,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主动地探究问题,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究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
教师要当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根据学生需要,变换教学策略,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动起来,互动起来,主动起来。如适当地让学生画一画(《詹天佑》)、做一做(《捞铁牛》)等,让每一个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首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持相同观点的学生可以走到一起,共商计策。其次,在现场辩论中,教师只做中间人的角色,不偏向任何一个立场。学生在这样自由的学习空间中完全放开了,思想的火花不断产生碰撞,有的说:“人不能这么好面子,我们应该做一个象花生那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是”,也有的说:“其实我觉得先把自己的海口夸出来,然后再朝着这个方向逼着自己去努力,也是一个自我激励的好方法”,学生们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觉得自己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课堂实实在在地成为了他们表达思想的平台。
(三)巧妙合作,共解文本难点
自主学习不能解决的问题怎么办?可以引导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中,遇见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引导学生集中在一个小组中尝试解决。引导学生提出最重要、最困难的问题,不重复、不提与主题无关的问题。同时,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过早解释,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即可。
合作探究的形式有三种:一是生生合作探究。即让同桌学生发挥各自的学习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然后四人小组再交流一下相互探讨的结果;二是小组合作探究。合作小组可以是四个、六个人,最多不超过八人。合作探究是利用学生集体的智慧,集思广益、思维互补;三是班级集体探究。由学生各自提出问题,梳理出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而后所有的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在这期间,教师要注意,在学生间起好沟通作用,切不可搞成问答或对话形式,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教师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使学生更多地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群体中,自主地学习,获得知识。
这种合作探究的关键是教师要组织课堂讨论,讨论的主题要明确,学生准备的时间要充分,注意气氛的和谐,绝不走过场。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巡视指导工作,不断点拨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