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教学设计
一、诵读李白的两首诗导入。
1、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李白的两首诗。一起来美美地唱一唱。
2、简介李白。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诗仙李白的诗。这是秋天,一个静悄悄的夜晚,李白正离家在外,看着圆圆的月亮,他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于是,他写下了一首留传千古的诗作——《静夜思》。出示课题。
二、读诗题,解诗题。
1、谁来读课题?指名读,点评:你们读得很准!但当你理解了诗题意思后再来朗读,就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2、理解题意:①你能用“静”说几个词语吗?在这里,“静”是什么意思?(安静)
你能用“夜”说几个词语吗?在这里,“夜”是什么意思?(夜晚)
那么,谁会用“思”组词?在这里,“思” 是什么意思?(思念)
②谁能连起来说说“静夜思”的意思?(在安静的夜晚思念)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忧伤、忧愁)
3、再读课题。小朋友明白了诗题意思,再来读题,真的感觉不同了。
教学生字“思”。
一起书空笔顺。交流位置注意点。说说怎样记住它?
三、读诗句、解诗意、悟诗情。
读诗句:
1、听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感受诗的节奏。请小朋友们听老师读诗句,听完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
2、自读课文,注意生字字音,读出诗的节奏。请小朋友们像老师这样读诗。
3、交流朗读。
(1)①给这几个字宝宝找到他们的音节。②你有什么发现?(都是三拼音节)③齐读。
(2)指名读句,点评,注意读准诗中的前鼻音和后鼻音,以及诗的节奏。
(3)老师读前2个字,小朋友读后面3个字。男、女生配合朗读。
4、“思”,思念的意思,诗人在什么时候思念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李白的心里。
解诗意:
1、床前明月光:
①“床”的意思。诗中的“床”字在唐代既指“坐卧之用具”就是古代人用来坐的一种工具,也有“井边的围栏”的意思。《静夜思》中的“床”,指的是井边的围栏。
②感受月光:李白晚上睡不着,他走到窗前,看到月光照在水井边的围栏上,让我们跟他一起欣赏这明月光吧!(欣赏图片)你觉得这月光怎么样?(非常美)
③请你美美地读这一句,齐读。
2、疑是地上霜:
小朋友,明亮的月光照在水井边的围栏上,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呢?我们看第二句。谁来读?
①疑,并非怀疑,而是好像。②出示一组霜的图片,月光下的大地,的确像铺了霜似的。③追问:霜,会让人有怎样的感觉?(很美)身体会有怎样的感觉?(很冷)
④谁来说说这2句诗的意思。
哦,明亮的月光散在井边围栏前,那月光,就好像冰冷的霜,似乎整个夜晚,都是冰冷的。齐读这句。
⑤谁能来用“什么好像什么”说一句话?
3、举头望明月:
为什么这么美的月光,李白却感觉像是冰冷的霜呢?我们接着读。
①“举头”是什么意思?②看图上,这个大人在做什么动作?(他把小娃娃高高举起来,为了逗小娃娃开心)这就是“举”字的由来。③“举头”就是“抬头”,大家可以做一做这个动作;那和它相反的动作是什么?(低头)④李白“举头”——干什么?(看天上的月亮)看着这么明亮美丽的月光,他不由得低下头去,——他怎么了?
4、低头思故乡:
(1)故乡:远方的家乡。
(2)谁能说说这2句诗的意思?
悟诗情:
1、李白的家乡是指“青莲乡”。小朋友看,他的家乡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李白非常爱自己的家乡。还记得他的号吗?——青莲居士。从中就可以看出他对家乡的感情。
2、介绍李白写诗时的情况。
(1)李白这首诗是在扬州写的,扬州与青莲隔着万水千山。古代,最常见的交通工具是船,如果坐船回家,从扬州到青莲,可能要好几个月。所以,诗人背井离乡,一般不会轻易回家的。写这首诗的时候,他已经26岁,住在扬州旅馆,而且还生着病,要知道他25岁离开了家乡,也就是说,他离开家乡已经一年了。
(2)如果让你离开家一天,你会想家吗?如果一个月呢?一年呢?再读3、4行诗。
(3)你觉得李白离开家乡这么长时间,他在思念故乡,他会思想故乡的什么呢?
他思念自己的亲人;他思念自己的朋友了;他思念自己的屋子了。
(4)他那么思念故乡,可是他不能像我们这样用几个小时就能回家,不能像我们这么容易就能够回到家乡。你觉得他的心情怎么样?思念,就是一种忧伤,是一种难过。
3、配乐朗读整首诗,读出乡愁。
(1)谁来读诗,让我们感受到李白心里的忧伤?指名读。
(2)小朋友,古人认为,有水井的地方就是家乡,还有一个成语是背井离乡,这个成语就是离开家乡独闯天下。这明月,这水井,让他想起家乡。但思念家乡,却不能马上回到家乡,这该多么难受啊!所以,月光,会让李白觉得是冰冷的霜。这个夜晚,静悄悄的,这里的月光,冷得像霜,这时的李白,心里有着忧伤,有着思念。让我们一起再读这首诗。
三、拓展欣赏:
一轮明月,
一段思乡情,
一首《静夜思》。
李白的很多诗作都写到了月亮,但每一首都表达了不一样的情感,
你来听一听——《古朗月行》与《月下独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