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组第二次课题研讨活动纪要
--
发布时间:2018-05-1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周亚芬

2018517午第二节课,年级语文课题组第次课题研讨活动在3)班举行。本次活动,先由周亚芬老师上了一节《小壁虎借尾巴》的课题研讨课,然后全体年级语文老师进行了研讨。

微信图片2.jpg

这节课中,老师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手段新颖。教学中,老师用亲切的的语言启发学生想象画面,再现语言文字所反映的的生动情境,达到形象完美、情境交融、活泼有趣的境界在语文课上切实促进学生的发展,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一、全员参加、以学生为本,实现有效交往。

    课堂上,时间是学生的,空间是学生的,是学生学习语言,因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她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全程全员参与学习活动。教学老师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如:出声读、合作读、默读、分角色、齐读等,求学生真正投入读书之中,达到了全员参与。

二、充满教学机智,及时捕捉学生的信息反馈。

    课堂上老师充满了鼓励的语言,及时纠正学生的发言中不规范的语言,及时捕捉到学生发言的精彩用语,进行恰当的点评,既鼓励了学生又给予学生信心,显示了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显示了教师的教学机智。

三、总结全文,扩散思维,教学效果要求实而不求全。

    我们知道了鱼的尾巴能拨水,黄牛的尾巴能赶蝇子,燕子尾巴能掌握方向,壁虎的尾巴能保护自己。教师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有什么用?让学生说说其他动物尾巴的作用。如果仅仅只让学生说说这些动物尾巴的作用还是没有体现语文课的特点,老师让学生模仿第三自然段的结构句式说一段话。比如: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看见猴子在树上摇来晃去,小壁虎说:“猴子大叔,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猴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荡秋千呢!”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获得成功的快乐。

   总之,老师的课堂,反映了学生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在课堂上有较长时间的且有实际意义的学生活动;教师富于生动而富于情趣的教学语言,这样的课堂常常有震撼人心的亮点。

此次课题活动的开展,使课题研究更日常化,对学校语文教师立足教研,以研促教,提高教学质量,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全体课题组成员将加倍努力,潜心研究,让课题研究在湟里中心小学结出累累硕果!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