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份理论学习笔记(李娟)
--
发布时间:2018-05-3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李娟

内容摘要:

深度学习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关注教师的教学活动,但是以学习活动作为基点来研究教的活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导向,要求教师通过丰富的、有意义的语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素养。作为“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学习活动从本然意义上来讲就应该是丰富的,听、说、读、写都是活动,诵读活动、思维活动、讨论活动等等也是活动,但这些活动都应指向语文的活动,而所谓有意义的语文活动应该“更有结构一点,更完整一点”,这样的活动可以突破文本理解的障碍,实现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可以突破学生思维的障碍,将课堂教学不断推向深入。 

 

心得体会:

深度学习者通常具有内在的学习动机、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强烈的学习兴趣,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能积极地与同学及教师产生互动和交流,因此深度参与是深度学习的前提和保障。每一个学生都会带着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进入教学过程的,以学为基点的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倾听学生自己的观念,在倾听的基础上,他人的观念如同火花能点燃更精彩的观念,这便是参与的价值。因此,深度参与“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的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倾听的教室’”。在这样的教室里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即使耸耸肩膀,拿不出自己的意见来,每个人的存在也能够得到大家自觉地尊重,得到承认。作为一种高阶学习,深度学习的实现与高水平思维的运用及发展密切相关。课标所说的“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就是体现了这种关系。可以说,高阶思维是实现深度学习的关键,发展高阶思维能力有助于实现和促进深度学习;同时高阶思维又是深度学习的核心特征,深度学习的实现又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效能。

大胆、自信地在课堂表达既是激励学生深度参与的有效形式,也是深度学习显性的表现方式。所谓深度,在语言的形式不是一个词,或者简单句,而是一段话,一个相对完整的句群;在表达的内容上,不是只有观点,而应该是有观点,有分析,有理有据,逻辑严密。这种深度还表现在它是“基于倾听的表达”,这种表达,不是不顾同伴发言的自说自话,而是在深度参与后,认真听每位同学的发言并学习,或展示自己对问题、对文本的理解,或解释同伴的困惑,或提出探究的问题,呈现的是合作学习成果。语文深度学习的目的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突破课堂教学“在文本表面滑行”的困局,实现对文本的深度理解,甚至可以说其他的目的,如拓展思维空间、发展思维能力、迁移能力等等,都是在对文本深度理解的过程中实现的,深度思维训练优先于应试技巧的训练。当然深度学习不是难度学习,不是一味追求对文本的深刻理解。深度是适切的,适切学生认知特点,适切文本特点,因此深度是有差异性要求的;深度还是发展的、渐进的,因此深度学习的能力有个发展的过程。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