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究竟能为语文教学提供什么样的营养物
一、语用学的语言观对语文教学理念的启示
语言观是对语言本质的基本看法,奠定了理论框架的基石,蕴含了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每一次语言学思潮的更替,都隐含了语言观翻天覆地的大变化。索绪尔肇始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语言观可以概括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到乔姆斯基引领的形式主义语言学就转变为“语言是一种天赋的语言使用能力”,现代认知主义语言学则把语言看作“一种普遍的认知处理程序”。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深受语言学理论的影响,语言观自然就会衍生出一种“语言教学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着指导性作用。早期的语文教学深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集中采用“符号观”来进行语言教学,因此语音(符号能指)、语义(符号所指)、语法(符号的组合规则)等成为教学的直接内容,很少顾及语言的具体使用问题。
二、语用学研究成果给语文教学内容提供借鉴
除了教学理念上的启发,我们更希望语用学能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具体、扎实、有效的研究成果,为语文教学内容的建设添砖加瓦。语用学的研究成果比较驳杂,各个语文研究者也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向语文教学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引介。
1.言语行为
首先,言语行为理论不仅是一种哲学理论,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先进的理念;而且本身具有极为丰富的研究内容,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分析言说过程的完整范式。下图是一个言语行为的完整过程和具体要素: 其次,言语行为理论深化了对语言功能的认识。最后,言语行为理论为语体研究提供了新鲜的视角。
2.语用意义
传统语文教学着重分析静态的语言单位,抽象地讨论词语、句子的意义,考察的范围至多限于语句的上下文,而言语行为观要求考察整个语言使用的行为过程,即使同样是讨论词语、句子的意义,也要考虑语境对意义的填充推理,捕捉意义背后说话人的语用意图及其语用效应,由此就产生了语言意义和语用意义的区别。
3.语篇结构
语用学中的语篇结构研究发展出了一系列理论方法,比如宏观结构研究、衔接手段研究、主题推进程序研究等。这些研究对语文教学这种母语教学来说特别有用,因为篇章感是语感的重要内容,根据我们的观察,中学生的语法感通常没有问题,而篇章感有待加强。比如写作的问题主要不是句子的语法不通,而是篇章的文脉不畅,其病因是可以通过语篇结构的教学来解释的。
三、语用学研究成果进入语文教学的方法
语用学的研究成果如何进入语文教学,这是一个真正的难题。
首先是“教什么”的问题。
其次是“怎么教”的问题。语用学进入语文教学的方法当然要避免直接在课堂上讲授语用学知识和理论,否则就又会回到把学科专业知识简化后下放到中学课堂的老路上。学生学习一堆语法知识没有用,学习一堆语用知识也没有用。那该怎么教呢?怎么才能把语用学的先进理念通过课堂教学切实转换为学生的语用能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