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研究心得
--
发布时间:2018-05-3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董小红

谈谈深度学习磁力

1.把握一个前提——深度参与,激活新知

要让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首先需要激励学生深度参与,只有深度参与,所学的知识才能被激活。我们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专题探究、主题拓展、观点争鸣、小组讨论等。如:《秦兵马俑》(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一课,可以设计表格式导读学案,从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兵马俑?各有什么特点?分别是如何抓住特点进行具体介绍的?这几方面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展示时,通过学生活动的参与面、探究的纵深点、思维的批判性、建构的生成度这四方面对学生参与的深度作出评价。

2.突出一个重点——深度思考,获取新知

学生在探究阅读中能否深入思考,取决于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否精当。我们要层层深入、由表及里地引领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转化,从局部到整体的概括,从微观到宏观的提升,从事理到哲理的锤炼。它只是给予学生思考的方向、思维的空间、发展的机会,而不是以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想。

如:《我和祖父的园子》(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一文,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的追问,引领学生透过语言文字,逐步体会背后的情感,并归纳出这类文体的阅读策略。

第一层次,走进祖父的内心。当学生从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这句中仅仅体会到祖父的慈爱时,追问:祖父啊祖父,你为什么要这样大笑呢?你辛辛苦苦耕种的谷穗,就这样被你的孙女儿割掉了,你难道一点儿也不生气吗?这一问,让学生深入体会到祖孙之间特殊的亲密关系以及祖父那一颗孩子般的童心。

第二层次,倾吐萧红的心声。学完课文后,再次追问:多年以后,萧红长大成人,她一生颠沛流离,四处漂泊。这时候,她想起自己的祖父,想起这个特殊的园子,写下这篇文章。此时,萧红在心里,最想跟祖父说些什么?这一问,让学生去触摸萧红对童年的眷恋,对祖父的感激和怀念。

第三层次,体会形神的契合。在第二问的交流之后,继续追问:萧红这些想说的话,在文中并没有直接说出来,她把这些话藏在文中的哪些地方了?这一问,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关注文中字里行间,处处深情,让学生从一个个细节,一处处景物,一句句描写,发现其背后藏着的对祖父深深的感谢、深深的怀念。

教师在这样三个层次的追问基础上,最后归纳出阅读这一类抒情性散文的根本策略:要关注课文中的每一个细节与每一处景物描写,读懂其背后的情。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