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研究总结(周亚芬)
--
发布时间:2018-06-2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周亚芬

这一学期,我凭借语文的可仿性和可生成性,尽力挖掘教材的隐性功能。我阅读课文教学中寻找规律性东西或拓展点,在“不变”中求“万变”,在“不变”中求异、求新,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元化进行解读与拓展延伸,感悟文本,内化文本,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拓展,情感得到升华。我通过一学期的深入思考,教学实践,进行了课例验证,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语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1、注重语言运用环境的创设

可借助多媒体、音像、图片等手段,创设直观、生动的语言运用环境,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

2、合理运用奖励机制,激发学生内驱力,积极投入课堂学习,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3、正确,深入地解读文本,直抵文本要义,选准教学切入点,捕捉语言训练点,在感悟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语言的迁移和语用。

1)让学生用文本中有优美词语进行造句,引导学生造长句子,造美句子;

2)仿写言语范式,要注意两方面:①注意训练过程的层次性明确了训练的重点,就要注意训练的过程。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善于模仿,他们的原始知识积累少,具体表象少,对事物缺乏认识,缺乏事物之间的联系。因此,训练应由浅入深,注意训练过程的层次性,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一方面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他们对这种句式的印象。为此,我们把训练的过程设计为“理解、填空、造句”这三步,课文中的句子是范例。造句必须在理解原句的基础上进行,然后可以让以填空的方式仿照例句说话,最后再放手让学生用这种句式说话。②注意训练内容的丰富性同一种句式,教师应拓宽学生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去训练学生说话内容的丰富性。如都。可让学生从这几方面去说:谁和谁都怎么样?什么和什么都是什么?这样,学生就不会形成思维定势,不会局限于其中的一个方面了。

3)创编诗歌。

4、加强说话训练

要求儿童写话,首先要培养儿童说话。初入学的儿童,说话不完整,但只要我们有意地加以引导,不断地进行说话训练,就能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把一句话说清楚,说完整。

识字教学要和说话训练密切结合。识字教学中,注重方法的引导,让学生谈自己独特的识记方法,组多个词,造句。识字教学还要注意字不要离词,词不要离句,不断地把练习口语表达。对年级学生,可把常用简单易懂的字组成词来造句。此外,还采用扩句成段的方法培养儿童组织语言的能力。

5、针对文本运用评价语。

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富有儿童化的语言能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让课堂活泼充满童趣。课堂中的及时评价对调控教学、激励学生起到调节与导向的作用,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评价当中受到启发,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今天的语文课堂上,老师能做到教学语言儿童化,对学生的评价及时、准确而丰富。

6、词语解读多样化,在读中积累词句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词句,并有一定的积累。而低年级孩子年龄小,认知水平低,对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了突破难点,老师在教学中通过实物演示、结合图片等方式,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词语。

7、留白处巧用插图,合理想象练说话

《语文新课标》指出:“应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形象生动的课文插图,内涵丰富深邃,如果就图讲图,学生的想象便会受到插图内容的局限。借助插图,诵读语言文字,想象其所表现的情景画面,产生共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8、培养朗读背诵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个重要环节,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而朗读又必须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进行。因此,要特别重视生字、生词、中心词、难词、难句的讲解,使他们把课文内容学懂弄通,还要启以他们想象,使他们能够具体而又清晰地想象出课文所情节和形象,他们领会课文内容越深,感染越深,朗读的感情就越好。

八、九岁的儿童记忆力很强,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读几遍很快就能背诵了。读得多,背得多,就能把书本上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再进行说话、写话时就能较为自如地运用词汇及恰当的句式,甚至由仿写到创写。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