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课练”有效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探究
相城区蠡口中学 范雪锋
摘要:课课练是体育课素质练习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课课练”可以有效地提高身体的基本素质,增强运动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掌握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奠定基础。同时,课课练对初中体育中考来说,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锻炼手段与途径。
关键词: 中学体育 体质 课课练实践
1.引言
连续几年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为扭转这种局面,中共中央、国务院2007年颁布7号文件,提出“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率明显下降。”这是党和国家对体育工作提出的具体而明确的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教育部、体育总局等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和各地党委、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开展“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组织冬季长跑活动等,贯彻落实7号文件的精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提高青少年体能素质的过程中,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应当如何改进?在当前形势下,体育教学要以提高青少年体能素质为目标,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积极寻求能够增强体能素质的内容、方法、手段,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为全面发展青少年体质做出直接的贡献。这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衡量体育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当前,学生体质差是不争的事实,本论文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对初二年级两个平行班学生进行体育“课课练”的实践与研究。通过实验对比总结发现,“课课练”为学生的健康积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学体育教学中应该重视“课课练”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
2.课课练是什么?
“课课练”严格说来应该叫“身体素质课课练”,即教师在每节课都抽出8~10分钟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专门的身体素质练习,练习内容选择注重简易性、针对性、辅助性,主要包括速度、力量、弹跳、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练习,可以是徒手的各种练习,如蛙跳、跳深、俯卧撑、立卧撑、高抬腿、快速跑等;也可以是借助简单器材进行的练习,如借助台阶的各种练习、利用跳绳的多项练习等。
3.“课课练”重生原因
“课课练”在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背景下又“起死回生”,并呈“风生水起”的态势。首先:“每天一小时”逐步得到推行,体育课课时大大增加,在初中各年级,,每天安排一点“课课练”成为可能,基于“超量恢复”机制的身体素质提高也成为现实,可以保证学生体能状况的有效改善。
其次,随着经济发展和科学进步,学校资金的投入,塑胶跑道、塑胶篮球场、体育馆的建设,各种先进器材和仪器的添置,丰富和发展了“课课练”的内容与形式,彻底改变了原来“课课练”单调、枯燥的现象。“课课练”不再是俯卧撑、仰卧起坐、高抬腿等徒手训练,琳琅满目的小型器材功能独特,形式多样的练习多样。
第三,体能素质的提高需要“课课练”这种专门的、有效的形式近年来,青少年体能素质下降趋势愈演愈烈,亟待有效的解决办法和措施。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出于安全考虑,体育教学越来越趋向轻微的趣味活动,没有针对性强的手段;出于培养技能考虑,许多学校出现片面满足学生对单项技术技能学习的需求,淡忘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极度单一、枯燥,还导致锻炼的片面性。解决学生体能素质下降,有效的手段是必须要有固定的锻炼时间和科学性保证。如果“课课练”能从时间上予以保证,那么,其科学性就是最重要的环节了。
4.研究的方法与对象
4.1研究方法
实验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
4.2研究对象
以本校初二2、初二4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班为男生21个,女生17个4班为男生19个,女生15个。实验前两个班级的具体情况:
表1 实验前两班学生成绩对照表:(以中考项目进行实验)
|
一分钟跳绳 |
50M |
立定跳远 |
前抛实心球 |
800米:女 1000米:男 |
仰卧起坐 |
|
实验班4 (平均值) |
男 |
138.2 |
7.88 |
2.04 |
7.37 |
4.27 |
|
女 |
145.3 |
8.93 |
1.62 |
5.16 |
4.08 |
29.8 |
|
对照班2 (平均值) |
男 |
138.7 |
8.07 |
2.07 |
7.48 |
4.22 |
|
女 |
143.8 |
8.92 |
1.64 |
4.92 |
4.02 |
31.6 |
4.3“ 课课练”的具体内容
发展耐力素质 |
发展上肢力量 |
发展下肢力量 |
发展腰腹、背部力量 |
发展弹跳能力 |
2-3分钟的跳绳 |
俯卧撑 |
高抬腿 |
仰卧起坐 |
举腿收复跳 |
定时跑 |
推小车 |
交换単足跳 |
两头翘 |
一定高度的障碍跳 |
超前跑 |
上举小哑铃 |
深蹲起 |
双腿固定俯卧收背肌 |
摸高跳 |
绕校园跑 |
推杠铃 |
全、半蹲杠铃 |
负重上举扭转腰腹 |
蛙跳 |
4.4具体实施方法
4.4.1 建立档案
关注健康从2009 年9 月1 日开始到2010 年6 月,整整一个学年时间内,实验班的学生除了完成正常的课堂教学内容之外,一般在下课临近8 到10 分钟,每节课都安排了“课课练”的教学内容。在学习结束之前,记录好各个项目的成绩并作好档案保存。
4.4.2 循序渐进,“练”在得法,贵在坚持
开学后的第一次体育课,教师就把“课课练”的内容与练习方法教给学生。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课练”的练习内容。例如,我们在进行立定跳远教学的课课练时,先安排前脚掌的爆发力练习,如快速等地跳,再到快速等地收腿跳,接着拿橡皮筋进行越过一定高度障碍的腾空练习,在此基础上,安排蛙跳课课练,增强腿部力量与腿部的弹跳能力,为远度练习打下夯实的基础,最后就是远度练习。
4.4.3 课课练要与课的基本内容紧密联合
“课课练” 应该与基本教材紧密结合, 对教学起补充和促进作用。如初中基本教材是快速跑, 那么在准备部分之后可选择一些跑的专门性练习与同专门性准备活动:如高抬腿跑、小步跑、后蹬跑等练习, 有针对性地发展学生的腿部力量, 加深对跑的技术要领的理解。还可以在基本部分的后半部分选择发展上肢力量、腹部力量的20秒徒手快速摆臂练习、俯卧撑、双杠臂屈伸等练习补充基本教材的不足。
4.4.4 增加趣味游戏、比赛,增强练习兴趣
课课练是比较枯燥的练习,教师在课中安排不当会是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有了这种心理以后即使教师安排很周密的训练内容,训练方法及运动量,也不会达到好的效果,因为学生偷懒,练习滥竽充数。故我们在课课练结束前安排一些小游戏或接力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或者进行一些相关的素质练习竞赛,但比赛规格需要改革,不是以优胜劣汰原则,而是以与学生原来成绩的基数作比较,谁进步最大就以谁为第一,这样就促进了体育成绩差、小个子及肥胖的学生学习积极性。
5.研究结果与分析
5.1实验班学生素质测试成绩分析
表3 实验班素质指标变化比较表
|
一分钟跳绳 |
50M |
立定跳远 |
前抛实心球 |
800米:女 1000米:男 |
仰卧起坐 |
|
实验班 实验后 |
男 |
157.2 |
7.46 |
2.27 |
8.1 |
4.13 |
|
女 |
164.1 |
8.63 |
1.81 |
5.68 |
3.59 |
35.4 |
|
实验班 实验前 |
男 |
138.2 |
7.88 |
2.04 |
7.37 |
4.27 |
|
女 |
145.3 |
8.93 |
1.62 |
5.16 |
4.08 |
29.8 |
|
提高 百分率% |
男 |
12.08 |
5.63 |
1.01 |
7.78 |
3.39 |
|
女 |
11.45 |
3.48 |
1.81 |
7.39 |
2.51 |
15.81 |
从表3可以得出,自从对中考项目进行辅助性的课课练以后每个项目都得到了提高,特别是一分钟跳绳男生12.08%、女生11.45%、一分钟仰卧起坐15.81%这两个项目提高幅度较大,一方面这是由于这两项简单容易操作,不仅是在体育课上,在家里也很方便实施,效果也立竿见影,另一方面也是与老师布置体育回家作业分不开的,课堂的教学与练习毕竟是有限的,所以老师就制定了一个方案,一周除了三节体育课外,星期六、日在家每天练习一次,家长监督完成后签名,一个月反馈一次。
表4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期结束前的素质指标比较表
|
一分钟跳绳 |
50M |
立定跳远 |
前抛实心球 |
800米:女 1000米:男 |
仰卧起坐 |
||
实验班 实验后 |
男 |
157.2 |
7.46 |
2.27 |
8.1 |
4.13 |
|
|
女 |
164.1 |
8.63 |
1.81 |
5.68 |
3.59 |
35.4 |
||
对照班 |
男 |
143.7 |
7.91 |
2.18 |
7.86 |
4.19 |
|
|
女 |
150.8 |
8.82 |
1.72 |
5.15 |
4.00 |
33.1 |
从表4可以看出通过课课练试验班的学生比对照班的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但如立定跳远,耐久跑等项目总体提高幅度不大,这也充分说明体育积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实施“课课练”。虽然实验证明两个班级没有太大的显著差异,但“课课练”对于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却有着积极意义。
6.总结与建议
6.1 总结
6.1.1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一个人的知识在于积累,财富在于积累,健康更需要积累。“课课练”为学生的健康积累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对他们身体素质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作用。通过课课练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一分钟跳绳和女生的仰卧起坐效果明显。但是可以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如果不坚持的话,其效果会明显下降,甚至会回到起点,所以更需要我们持之以恒。
6.1.2 新课改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运动兴趣,让学生快乐学习的同时,保证体育课有一定的运动量。
6.2 建议
6.2.1 增加“课课练”的教学内容,对于体育教师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减少学生等待的时间,增加学生活动和练习的时间,使教学达到条件许可范围内最大限度的优化是体育教师上课的难点。
6.2.2 体育课堂中实施“课课练”,但其练习时间毕竟有限,课外还需要家长积极配合,提高家长对于孩子参与体育锻炼的关注程度。
6.2.3 学校应加大“阳光体育运动”的力度,保证学生1 周至少2 次1 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 每天的“阳光体育运动”要切实落实到课表中,行政直接管理,每天值班领导展开对各班级的课外活动进行检查督促,纳入班级量化考核。体育老师、办主任和相关老师进行体育方面的专业培训,是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是,有科学的指导,发挥群体作用,是体育活动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中国新闻网.《浙江公布学生最新体质报告:体质健康令人担忧》.2007-03-30.
[2]马晓凤,武继国.浅淡体育课中的“课课练”.体育健康知.
[3] 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 S].教体艺[ 2002] 12号.
[4]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编委会.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5]吴键.归去来兮身体素质“课课练”[J].中国学校体育,2010,08.
[6] 吴键.创新是“课课练”持久生命力的第一要务—再论“新课课练” [J].中国学校体育学,2011.05.
[7]李京城.体能素质“课课练”的回归与创新[J].体育教学,2011.04.
[8]张建苗.运用“课课练”有效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实践[J].教研论坛,2010.09.